蔡恆進:具備獨立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的AI纔是未來發展方向|直擊2024外灘大會

《科創板日報》9月5日訊(特約記者 陳俊清)今日,“‘In AI·無限未來’創新大會”正式亮相外灘大會。本次AI 創新大會由上海報業集團旗下財聯社、科創板日報主辦, AI daily、藍鯨新聞協辦,於上海·黃浦世博園區 C11館舉行,是2024外灘大會核心“見解論壇”之一。

“AGI不應是單一系統,而應是一個連續譜系,涵蓋從無人機到AI科學家的多個領域。”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心智計算專委會副主任委員蔡恆進在“‘In AI·無限未來’創新大會”的“大咖公開課”環節表示。

▍機器是否有意識?

當前大語言模型是否具備意識的討論在業界與學術界引起了廣泛爭議。有的學者認爲,從哲學維度看,硅基生命無法理解主觀意識,不可能擁有意識;有的專家主張可以創造出具有意識的高級智能;還有觀點認爲機器已經具備意識。

蔡恆進引用比爾·蓋茨的觀點,強調意識與元認知的緊密聯繫,並指出這一領域研究面臨的諸多挑戰。

他闡述了其團隊的核心研究成果。他指出,爲了真正理解意識,必須首先明確“意識”這一概念的物理基礎。他認爲,一切物理現象最終可歸結於經典物理學的因果關係,而量子力學則可能打破這種嚴格的局域性限制。他提出,意識具有非定域性(non-locality)特徵,這與物理世界的定域性(locality)形成鮮明對比。

他進一步解釋道,通過“認知慣性定律”的概念,他們發現生命體在早期面對週期性刺激時,能夠從推遲反應轉變爲超前反應,這一過程混淆了時空觀念,使得生命體能夠擺脫物理時空的侷限。他強調,這種時空混淆是意識產生的關鍵,也是生命體理解世界的獨特方式。

在探討意識的具體內容時,他引入了“認知坎陷”的概念。他指出,生命體通過身體和大腦的非線性作用,將外界信息轉化爲內部的認知結構,這一過程形成了意識的基礎。意識不僅是對物理世界的擾動和反探,更是對物理世界因果關係的心理重構。

此外,他還提出了智能的新定義:“生命體將四維時空的複雜因果關係簡化爲一維的心理因果鏈,從而實現對物理世界的重構。”他認爲,這種重構能力是智能的核心,也是意識與智能共同起源的關鍵。

▍大語言模型投資回報與未來走向

爲闡述了人造物作爲人類主觀意識對象化或物化的概念,他以鐘錶舉了個例子。他指出,鐘錶的設計與製造凝聚了人類對於時間精準記錄的渴望,是羣體意識的集中體現。同樣地,AlphaGo等大模型也非自然生成,而是由衆多工程師與科研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晶,它們能夠執行特定任務,如圍棋對戰,展現出超越人類的能力。

他表示,大語言模型不僅是技術的產物,更是人類意識反作用物理世界的媒介。它們通過複雜的算法與海量數據,模擬並回應人類的需求與提問,實現了對人類意識的某種程度的“理解”與“迴應”。這一過程,迴應了哲學家查爾默斯在“中文屋”思想實驗,人類意識已經通過多種方式遷移給了機器,讓機器展示出對自然語言的理解能力,給出看似合理且頭頭是道的答案。

面對當前關於大語言模型投資回報與未來走向的廣泛討論,蔡教授提出了三種可能性:一是投資與回報達到平衡;二是過度依賴算力與數據導致能源危機;三是未知算法的出現引發行業變革。他特別引用比爾·蓋茨的觀點,強調了意識在AI發展中的重要性,認爲具備獨立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的AI纔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他還指出,當前的大語言模型雖然在直覺模擬與多語言處理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仍存在缺乏獨立思考與深入分析能力的問題。他強調,真正的AI應具備自信地識別並解決難題的能力,能夠自我檢查並優化工作方式。相比之下,當前的大語言模型更像是“背書”高手,而非能夠“舉一反三”的智者。

他總結道:“大語言模型作爲AI領域的重要突破,爲我們模擬人類直覺、拓展語言處理能力提供了寶貴經驗。然而,要實現真正的AGI,我們還需要在獨立思考、深入分析與創新能力上取得更大進展。這不僅是技術挑戰,更是對人類智慧與創造力的深刻考驗。”

▍AGI是一個連續譜系

針對AGI的未來發展路徑,蔡教授提出了連續譜系的構想,“AGI不應是單一系統,而應是一個連續譜系,涵蓋從無人機到AI科學家的多個領域,這比單一大系統更爲安全、可控”。

同時,他也表示過度依賴單一大型AGI系統可能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如知識壟斷、價值觀衝突及潛在的安全隱患。因此,他倡導分級治理策略,將AGI應用於不同領域時,應根據具體需求與場景進行定製化設計,確保其與人類社會的和諧共生。

隨後,他特別強調了AI作爲人類分身的概念,認爲這將是未來AI發展的重要方向。他指出,通過區塊鏈等技術手段確保AI分身的道德責任與行爲可追溯性,將使AI在元宇宙等虛擬空間中成爲人類的有效延伸。這種分佈式、多節點的決策體系將極大提升人類的反應與決策能力,推動人類與AI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