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澳大利亞RMIT新加坡項目學術主任:應變是國際教育的核心理念

中國教育在線留學指南頻道主編趙剛

2024年11月,中國教育在線留學指南頻道採訪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RMIT)新加坡項目學術主任Mark King教授,就新加坡管理學院(SIM)—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合作項目的發展做了回顧與展望。

中國教育在線留學指南頻道認爲SIM-RMIT合作項目的整體運營不同凡響,“從1987年開始至今已經37年了,SIM-RMIT合作項目累計畢業生突破6萬人。您如何評價兩所院校之間的合作?”

Mark King教授感慨地說,“看到這麼多項目學生畢業後走向不同的工作崗位、實現不同的人生目標,我非常高興,爲他們感到自豪。”

Mark King教授指出,SIM-RMIT合作項目招生量的持續增長說明它符合國際教育市場的需求,這種長期合作關係的成功在於雙方的共同目標:致力於提高課程質量,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我們對行業和社會變化產生的需求高度重視,並開發推出相應的教學計劃。例如我們緊跟新加坡政府數字化轉型、醫療保健、綠色技術等領域的新舉措,戰略性地重新設計了商學學士學位課程。”

重視產學結合是SIM-RMIT合作項目的優勢,教育與社會的緊密銜接至關重要,與國家和地區發展的優先事項保持一致,可以確保學生的技能培養符合社會和經濟的最新需求。

在國家和地區優先發展事項的基礎上,SIM-RMIT合作項目還密切關注全球發展趨勢,例如人工智能、網絡安全、可持續性等方面的變化規律。

“通過不斷將國家、地區、全球需求整合到項目課程中,我們確保畢業生具備應變能力,適應社會和工作崗位的新要求。”

這種對外界變化的敏感度一直是我們的畢業生就業能力強的核心保障,提升了SIM-RMIT合作項目在新加坡及其他地區的價值。

“SIM-RMIT合作項目畢業生的總體就業率達到89.4%,RMIT採取了哪些措施確保學生爲就業市場做好充分準備?”中國教育在線留學指南頻道提出了中國海外留學市場非常關注的問題。

“強調實用性、以行業爲導向的教育是RMIT的優勢所在。”Mark King教授解釋說,“我們倡導的教學模式是圍繞工作需求的綜合素質提升,並配置實習項目。”

“工作”、“就業”、“個人發展”是Mark King教授闡述教學模式時頻繁使用的關鍵詞,SIM-RMIT合作項目成爲銜接學生和職場的橋樑。

“一方面,我們的就業服務團隊通過研討會、社交活動和一對一諮詢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另一方面,我們與僱主保持着緊密的聯繫,以促進就業安置,並確保我們的課程符合就業市場需求。”

基於就業導向,RMIT與SIM的合作正在進入新階段,即以創新戰略和前瞻性方法爲指導,進一步將新興技術整合到課程中,所謂“新興技術”特指人工智能、網絡安全、數據分析等領域,以跟上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步伐。

在展望項目前景時,Mark King教授說,“我們未來的願景是擴大行業合作伙伴關係,爲學生提供更多就業導向的綜合學習機會,使他們在就業市場處於有利地位。此外,我們正在探索跨學科課程模式,提升學生的多樣化技能,以滿足未來職場的需求。”

中國教育在線留學指南頻道對Mark King教授的個人背景很感興趣,“您曾在多所世界名校就職,包括新南威爾士大學、墨爾本大學、香港大學等,目前是SIM-RMIT合作項目的學術主任,而且對中國文化——特別是武術也很有研究。基於這些多元文化背景,您如何應對文化挑戰?”

Mark King教授笑着回答,“在多個機構的工作經歷,培養了我的文化敏感性和適應性,這對我來說意義重大。目前,作爲SIM-RMIT合作項目的教授和學術主任,我努力創造尊重和融合不同文化觀點的包容性學習環境。”

他着重提到項目期間推行的“文化腳手架”策略。

“在尊重學生文化背景的同時,逐步向學生介紹不同文化環境的學術和社會預期。通過強化公開對話、同理心和相互尊重,鼓勵學生將多樣性視爲一種優勢。這是個求同存異的過程,在尊重差異性的同時,我們也推崇具有普遍性的人類品質,有助於彌合文化差異。”

“我喜歡中國文化,也非常重視中國學生的需求。”Mark King教授特意提到中國留學市場形勢。

“中國高等教育市場充滿活力,對國際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中國學生追求的國際學位或國際資質證書,既要全球認可,又能具備實際用途。”Mark King教授對中國學生的留學需求瞭如指掌。

SIM-RMIT合作項目課程貫徹了澳大利亞高等教育標準,而且符合全球商業和技術需求,從而增強中國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