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助私大生學雜費被質疑大撒幣 教長駁:有助教育平權

教育部長潘文忠(左)今天表示,補助私大生每年3.5萬元學雜費,有助於教育平權。(林志成攝)

教育部從明年2月起要補助私大學生每年3.5萬元學雜費,但民衆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日前批評這項政策是大撒幣,也無法解決私校倒閉問題。教育部長潘文忠今天迴應指出,補助私校學生學雜費,有助於教育平權,也可解決學生畢業後償還學貸的問題。

潘文忠表示,臺灣公私立大學學生每年的學雜費差距是5萬元,教育部因此決定補助私大學生每年3.5萬元;至於弱勢學生,不管公私立,教育部都會加碼補助1.5萬元到2萬元。這項政策是在經濟面給予學生實質幫助。

潘文忠說,臺灣目前教育普及,學生進入高教的比例高,但因爲學費問題,造成他們的負擔,教育部推出補助私校學生學雜費政策,減少他們的學雜費負擔,預期將會減緩學貸人數和金額,對教育平權來說是有必要的。

對於柯文哲將補助私校生學雜費和私校退場問題掛勾,潘文忠認爲這是兩回事,少子化與學費補助議題應分開看,「用甲去處理A問題並不適當」。

潘文忠說,少子化衝擊高教,是過去幾年擴大高教規模所致,現在的生源已無法支應。在學生減少的情況下,教育部努力協助各大學招國際生,並設法讓他們畢業後留下來工作,新南向國家學生對到臺灣留學是有興趣的,以新南向產學專班爲例,75%畢業後想留臺灣工作。

潘文忠表示,教育部跟各大學目前組成招生聯盟,並與企業合作,在海外設立招生基地,要招更多國際生。在疫情期間,臺灣的國際能見度提高,現在國際生人數成長,以111學年爲例,來自境外的大一新生人數達1.9萬人,跟過去比是大幅成長。

潘文忠進一步指出,教育部目前推動的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劃,就是跟國際招生相輔相成,用比較穩健適當的方法營造大學雙語環境,以招收更多國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