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即將下臺,交權之前,喊話下一任總統:千萬不要放過中國
美國大選即將公佈結果,拜登4年任期即將落幕,布林肯作爲班底自然也要卸任走人。但就算知道自己結局已定,交權之前還念念不忘的提及中國,並想下一任美國總統喊話“不要放過中國”。那麼布林肯都說了些什麼?他爲什麼對中國有如此大的“怨念”?
日前,即將卸任美國國務卿的布林肯在美國外交學院演講時,刻意長篇幅的總結自己任期內的外交成果,而在談論中美關係時,布林肯表示,雖然中俄伊朝是反美陣營的中堅力量,但唯一有能力在全球範圍內挑戰美國“利益和價值觀”的只有中國。
他還強調,這並非個人的主觀看法,而是美國政府內部的普遍共識,所以他得出了一個結論:不論2024年美國大選的勝利者是誰,美國未來4年的發展路線依舊會圍繞着“中美博弈”的路線展開。
說到這裡,布林肯非常驕傲的強調,自己在過去3年多時間裡達成了重要對華政策,牽頭創建的“中國組”有可能作爲“政治遺產”,協助下一任美國總統更加有序的管理中美關係。
不過就目前的選情來看,特朗普上臺的概率很大,這個所謂的“政治遺產”或許會換一種方式出現,但絕不是布林肯期望的那樣。既然如此,布林肯爲什麼還要長篇大論的強調這一點呢?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講一下美國獨特的政商體系了。
大部分政客任期結束後,如果覺得自己沒有繼續晉升的希望就會考慮給自己找條“養老”的後路,例如去智庫機構或者跨國美企擔任掛名高管,年薪看職位高地和個人狀況,一般在數百萬至上千萬美元不等。他們平時也不需要管理繁瑣事務,只需要在特定時候發表某些言論,或者利用他們在政壇上的人脈積累牽線搭橋,解決機構和企業面臨的難題。
布林肯不斷強化自己在任時期的對華政策,這種做派在美國非常有市場,最典型的就是軍火公司很喜歡這類政客,因爲反華言論能夠影響到華盛頓的對外決策,幫助軍火商獲得更多訂單。
當然了,除了吹捧政績給自己“賣”一個好身價之外,布林肯這番話還有另外一層含義,對外界暗示特朗普上一個任期,美國和歐洲盟友的關係是數十年來最冷淡、最緊張的4年,拜登上臺後也花費了不少精力來修復和歐洲的關係,落實美國全球同盟戰略體系。
言外之意是拜登走在正確的美國外交路線上,他3年多以來的政績是非常成功的。而拜登的成功也代表着布林肯的成功,進而展現民主黨纔是適合美國政權的主流黨派,給候選人哈里斯拉選票。如果最終是民主黨獲勝,必然會嘉獎衆人,布林肯或許能夠留在政壇站上更高的位置。曾經希拉里就是美國第67任國務卿,她差一點兒就擊敗特朗普成爲總統,布林肯才62歲,並非沒有可能。
只不過,不論布林肯怎麼炒作,真相是無法遮掩的,他吹噓拜登時期的政績,實則是一灘爛泥。首先,拜登是俄烏衝突的幕後黑手,但出錢、出人、出力最多的是歐洲國家,美國不僅趁機大發戰爭財,還炸燬“北溪2號”能源管道,高價兜售美國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能源。最重要的是,俄烏衝突明顯已經打不下去了,美國現在想要跑路,那俄羅斯被揍了近3年的怒火只能歐洲承擔,布林肯吹噓美歐關係“重歸舊好”,真實情況卻是“支離破碎”。
其次,美國在亞太地區構築的“遏華圈子”、扶持的“代理人”基本上都處於崩潰階段。“四方安全對話機制”中的印度已經和中國就邊境問題達成共識,兩國關係開始回暖;澳大利亞取代了法國白蘭地,酒水商品先一步進入中國市場,如果表現的好,中澳貿易關係也將迅速升溫,大有抱緊中國大腿的意思。
更有趣的當屬日本,雖然它是在美國庇護下發展的軍事力量,但石破茂的上臺讓美日關係瀕臨洗牌,兩國同盟關係岌岌可危;韓國雖然很聽話,但是在野黨已經發起了對韓國總統尹錫悅的彈劾,下一任如果是文在寅類似的人物上臺,美韓關係也勢必轉冷。
最後,在平均民調和7個搖擺州支持率上來看,特朗普幾乎提前鎖定了大選,而他在之前的競選演講中明確表示,上臺就會退出北約、從歐洲撤軍、對歐洲商品加徵關稅。如果是他大選,美國大選的好戲還得“梅開二度”,美歐互掐還得讓我們樂呵4年。
總的來說,中美對立不僅僅是兩個大國之間的博弈,也代表着單邊霸權格局和多極化秩序的對抗,但“中國挑戰美國利益和價值觀”的說法本身就是個僞命題,中國崛起從不以爭霸爲目的,但美國卻將中國標記爲競爭者,竭盡全力的打壓制裁,這纔是全球地緣局勢動盪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