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理「1變化」!30多歲男大腸癌第4期 醫示警4食物少吃

▲男子輕忽排便習慣改變,年紀輕輕就罹患大腸癌第4期。(示意圖/記者林緯平攝)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在臺灣,大腸癌年奪6000條人命,每31分鐘就有一人確診。肝膽腸胃科醫師彭彥領指出,曾收治一名30多歲男子,長期便秘卻不以爲意,加上本身抽菸又喝酒、飲食習慣差,某次因腹脹求診,一掃電腦斷層肚子裡竟滿是大量腹水,懷疑有腹膜轉移的病竈,最後以大腸鏡揪出乙狀結腸的4公分大腫瘤,確定罹患第4期大腸癌。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腸胃內科醫師彭彥領在YouTube頻道《醫NOTE》指出,一般認爲50歲以上中老年人爲大腸息肉的好發族羣,但近幾年隨着國人飲食西化、運動量減少,大腸息肉發生率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

彭彥領表示,上述的30多歲年輕人,若一開始在「排便習慣改變」時即進行大腸鏡篩檢,也許不會演變到後期大腸癌發生。他建議民衆可根據自身飲食型態,加上若有抽菸、喝酒等風險因子,提早接受大腸鏡篩檢。

彭彥領說明,大腸息肉可分爲腺瘤性息肉、發炎性息肉及增生性息肉,其中與大腸癌相關的癌前病變與「腺瘤性息肉」有關,這也是照大腸鏡的主要目的;而發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通常與大腸癌發生沒有相關性,只需追蹤即可。

▲愛吃高油脂、紅肉、加工肉品者,爲大腸息肉好發族羣。(示意圖/視覺中國)

提到好發大腸息肉的高危險族羣,彭彥領列出以下4類:

1.有家族病史:一等親屬患有大腸息肉或大腸癌者,建議提早做大腸鏡篩檢。

2.生活、飲食型態:喜愛高油脂、低纖、紅肉、加工肉品等飲食型態,與大腸息肉、大腸癌發生有高度關聯。

3.抽菸、喝酒

4.年紀超過50歲以上

要預防大腸癌,彭彥領說,最有效方式爲定期接受大腸鏡篩檢或糞便潛血檢查,當然也要從其他生活和飲食習慣下手,建議平時以低脂、高纖維飲食爲主,多攝取綠色蔬菜和水果。再者,戒菸、戒酒,保持運動好習慣,把體重控制在標準範圍內,大腸息肉發生機率有望顯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