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考公的體制外人,職場壽命大多不過10年

這篇文章過於真實,但請認真看完。

我儘量深入淺出地來講。

先看這兩天的一個消息:小紅書被曝大規模裁員,約佔公司總人數的30%。

如果你認爲,這只是一個簡單的裁員問題,那就錯了。

裡頭有一個細節:“小紅書對求職者的年齡限制很嚴格,超過32歲的應聘者幾乎難以進入面試環節。”

當然我不是在說小紅書的問題。

而是大家應該知道,幾乎所有的公司(包括騰訊阿里字節這樣的互聯網大公司),都不太喜歡招聘年紀大的人。

別說招聘年紀大的人,就是公司裡已有的年紀大的人,哪怕牛馬了10來年,都會被砍掉、被優化和被“畢業”。

這就是“職場35歲現象”。

到了30多歲,你在一家公司,要麼升,要麼走。

幾乎沒有其他選擇。高校也是這樣的。

接下來就到了我們要說的重點:

職場裡的中年人,最後都去哪裡了?

或者說,他們能去哪裡?

我先說一下我的觀察:

職場發展的黃金時間只有10年!

也就是從23歲進入社會開始,到33歲,這10年,如果你沒晉升爲管理層,那大概職業發展也就到頭了。

如果你不同意,請繼續看

你在一家公司幹了10年,還是個基層員工。領導會怎麼看你?他們會認爲你沒有能力,因爲有能力早就上來了。

當他們一旦產生這種印象,你就麻煩了。不是把你開掉,就是讓你在基層待到死。

你可能說,還可以跳槽、可以重新找工作呀。

我告訴你:30多歲去找工作,難於上青天。

我這裡說的是基礎工作。

一個30多歲還在應聘基礎崗位的人,比如碼農、銷售等,招聘單位普遍會認爲這人能力有問題。

他們會想,“你這10年幹嘛去了?”

有人問過這樣一個問題:

同樣一個基礎崗位,一個33歲的中年人,和一個23歲的本科生,你選哪個?

幾乎所有老闆都會選擇23歲的。因爲後者更有可塑性。

一個殘酷的現實是:

現在用人單位普遍有一個觀點,“30多歲還沒晉升的,普遍能力有問題。”

因爲,“該跑出來的,都跑出來了。”

你求職的時候,想去糾正他們的觀點,很難。

與其用嘴巴去糾正他們的觀點,告訴他們“自己30多歲也很能打,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還不如用23歲到33歲這段時間,拿點數據和title,更能證明自己。

這麼看來:

職場發展的黃金時間其實只有10年!

畢業進入社會這10年內,你衝出來了就出來了;衝不出來,你的職場後半生會每況愈下、舉步維艱。

雖然我不贊成所有人都去考公,但當看到這麼多人“職場壽命不過10年”,還是有點理解的。

很多人以爲,“我進入社會,慢慢來。”

錯了。

這種想法會害死你。

你沒有多少時間來證明自己。

或者說,你只有10年的時間來證明自己。

10年內證明不了,後面你會付出更大的代價來證明自己,甚至,別人都不給你證明自己的機會。

別問我怎麼知道。

我進入社會十多年,我自己也開了十多年的公司了,眼見無數的人在30多歲,從自己幹了十多年的單位離開。或主動(辭職),或被動(辭退)。

大多數中年人,都艱難地開始了自己的人生後半場。

30多歲,沒晉升爲管理層,就這幾條路:

1.如果你沒有被辭退,

單位只是把你定義爲“能力有限”,放你在基層崗位幹到老。這時候,你要學會夾着尾巴做人,因爲你創造的價值不高,沒有存在感,還要被90後、00後批鬥嘲諷。

2.如果你辭職或被辭退了,

四處應聘基礎崗位,你大概率找不到像樣的工作。等你的是網傳的“鐵人三項”:年紀大的做保姆、保潔、保安。體力好的做滴滴、外賣、快遞。心有不甘的擺攤、開店、做副業……如果你自尊心強,不屑於做這些工作,那就在家待業,或者美名其曰“躺平”,這類人很多。

3.當然,你也想單幹,

但過去十多年一直在基層崗位打螺絲,沒有形成能力閉環,也沒有技能市場化,單幹就比登天還難。如果硬要嘗試,一年賠一套房的也不少。

需要強調的是,有些貌似上班到60歲的人,其實都是在苟着。完全談不上“發展前途”四個字,只不過是有份工作、有口飯吃而已。

而這篇文章講的是:

職場發展的黃金時間其實只有10年!

你的時間是有限的。希望大家都重視23歲到33歲這10年,真的,無比重要。

來源 | 晉早(ID:gh_031699a611d3)

作者 | 晉早 ;編輯 | 荔枝

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