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連城山水
石門湖清秀婉約。(楊明攝)
連城山水雄奇秀美。(楊明攝)
來到連城,總覺得地名有種熟悉感,大約是因爲金庸的武俠小說《連城訣》,然而小說的背景是湘西,與福建連城無涉。據《讀史方輿紀要》,南宋置蓮城縣,因縣治以東的蓮峰山而得名。元代改爲連城縣。蓮峰之名原是山形遠望似蓮花,但如今又因山峰似冠而取名冠豸山,山勢平地拔起,突兀的姿態分外顯眼。不論冠豸或蓮峰,外地人也許覺得陌生,而當地人則將其與武夷山並稱「北夷南豸,丹霞雙絕」。冠豸山距離城區不遠,景區面積很大,由獬豸冠、石門湖、竹安寨、九龍湖、旗石寨等幾個區塊組成,旅遊介紹上說區內奇峰並立,山水相應,我其實對於城市歷史人文的興趣高於自然山水風景,但是前往一遊後,也覺得果然是既雄奇亦秀美。
出發前我們在旅館以手機訂網約車,出了旅館卻接到網約車司機打來電話要我們行至路口,原來舉辦中考爲免影響考生,挨着考區的旅館前道路交通管制。網約車司機說的路口我們不知在哪,這時一對帶着小姊弟倆的年輕夫妻經過,妻子主動向我們解說,丈夫發現我們是完全不認識路的外地人,也熱心加入指引方向的陣容,我們終於順利坐上車。司機說,他只在小學時去過一次冠豸山,如今經過規劃開發,景區內有旅遊車接駁,可以遊覽的地方也就更多了。似乎本地人對於在地景區往往是如此,小時候去過,等長大了,計劃旅遊的目的地總在遠方,似乎遠方必定無限綺麗,就因爲如此,三年前我還特意約朋友一起去了趟日月潭。
冠豸山山勢險峻,山後的石門湖卻清秀婉約,乘船遊湖,即使盛夏也不覺炎熱,山上的綠樹映照着湖裡的碧波,有向水性的植物枝葉從岸邊伸向水面,猶如簾幕下垂的流蘇,風過處款款搖擺,山景湖景安靜秀雅,船駛於水面,山徊水轉,遊人置身蔥蔥郁郁的碧玉流影。和前一晚我們在街頭吃的連城傳統名菜涮九門頭,風格迥異,判若天淵。
涮九門頭源於連南朋口溪流域一帶,過去朋口溪流域船工多,長期在溪流裡涉水工作,爲驅除溼氣,故煎煮香藤根、鴨香草等中草藥飲用。後來,有船工發現這些草藥加牛肉燉酒,非常美味,於是米酒燉九門頭逐漸成爲連城特色美食。我們在城區閒逛覓食,L型街區一家緊連着一家的餐廳,竟然每家都有涮九門頭,九門頭指的是牛身上九個部位,包含牛舌峰、百葉肚、牛心冠、牛肚尖、牛裡瘠肉、牛峰肚、牛心血管、牛腰、牛肚壁,廚師以精細刀功剖片切花,然後在添加了草藥的米酒中涮熟。除了涮牛九品,也可以涮雞肉或豬肝,餐廳老闆推薦我們選九門頭,他說這是牛身上的精華,吃一道菜等於吃了一頭牛。涮好的牛九品沾薑汁、芝麻醬、花椒、沙菜醬、香醋調成的醬料吃,蔥姜的辛香明顯,另以米酒燉香藤根等草藥當飲品,說是米酒,喝起來並沒有酒味,微酸,有特殊的香氣。
這道菜倒和金庸的《連城訣》氣味比較接近,小說中有一段情節描寫狄雲看見戚芳的針線籃裡有本《唐詩選輯》,戚芳並不是爲了讀詩,是爲了將繡花樣夾在書裡,而衆人千方百計追尋的連城劍譜也隱藏在這本詩集中。武俠小說裡免不了報仇懷疑的環環相扣,自然也有不負義氣的冒險援救,豪情與爭奪,佐以辛香牛肉,溫熱藥酒,正好熨平其間辛辣酸楚。小時候我喜歡言情小說多過武俠小說,中學時倒是看過許多武俠電影,有一度和哥哥兩人我陪你看古龍的武俠電影,你陪我看瓊瑤的愛情文藝片。大學後更迷上看電影,爲了用有限的零用錢看更多電影,除了首輪片,也去二輪影院度過許多時光,二輪影院採兩片同映,有時想看的只有一部,反正已經買票入場就順道看了另外一部,倒也因此拓寬了興趣和視野,這和只吃自己喜歡的食物難免營養不均衡是同樣的道理。旅行也是如此吧,歷史建築看多了,徜徉山水間更能領略造物者的大氣與純一。
遊罷石門湖,沿山徑行走,山上栽植南方常見的翠竹,也有掛了毬果的青松,偶見色澤繽紛草花點綴在一片蒼綠間,與白雲藍天爭豔。冠豸山的清麗在泰山、黃山、華山、峨嵋、武夷、長白等名山林立的中國,似乎有點不得志,但也因此遊客才得以悠閒緩步,前述名山在假日的摩肩接踵令人驚詫,置身狹隘的山徑,甚至進退兩難,只能隨人龍無選擇的前進。
旅館附近吃鴨湯粉當午後點心,白鴨也是連城名產,原稱白鶩鴨或黑嘴鴨,《連城縣誌》記載,白鶩鴨在連城已繁衍上百年,生得一身白羽,襯着烏嘴黑腳特別分明。所以除了涮九門頭,連城白鴨宴也當地特色美食,以連城白鴨爲主料,添加菜膽、鮮蘆筍、冬瓜、花菇、紅蘿蔔、香蔥,分別以滷、燉、爆炒、薰、炸、煮、蒸等手法烹製而成。一席連城白鴨宴包含四色拼盤、燉鴨湯、翡翠鴨柳、鴨肉銀餃、茶薰鴨、孜然鴨柳、鴨茸冬瓜羹、脆皮三絲卷等。鴨宴可供十人共食,旅行途中我們就簡單吃碗鴨湯粉,香濃的湯裡米粉潔白爽口,湯上幾片鴨肉和翠綠的唐生菜,滋味倒也醇和。
福建山村裡常見水邊鴨羣浮游,因爲蘇軾的詩句,春江水暖幾乎是直覺聯想,七言絕句二十八個字裡除了鴨,蔞蒿、蘆芽和河豚都是當令美食,首句竹外桃花三兩枝,竹與桃花亦屬隱藏版食材,蘇東坡不愧是老饕。至於范成大寫的:戶庭清深宅翠微,雪如佳壁喚題詩。煙梢矗矗青圍屋,露葉鮮鮮綠滿籬。宿雨一春才泛鴨,新蕪幾日已藏碑。則是另一番清幽,雪如佳壁喚起的詩意,掩映在春天茂盛的蒼綠中,詩與碑,草與葉,書寫描繪自然不可無紙墨。
行前聽說連城宣紙紙質薄韌、顏色潔白、吸水力強,當地工匠自宋朝就已擅長用董草和榆樹皮製作宣紙,清嘉慶年間開始出口,連城四堡名列明清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便與連城宣紙有關。雖然產紙是在連城縣轄下的姑田鎮,但王詩文爲撰寫《中日傳統手工紙事典》曾在連城姑田調查發現,姑田宣紙採用日光漂白,可經久不變色,是竹紙中的上品,特別適用於書法繪畫和篆刻拓印,如此有吸引力的佳品縣城理應推廣陳售。我心想幾位喜歡書法的師長朋友或許用得到,原想捎帶幾卷連城宣紙相贈,於是刻意搜尋,不想在縣城竟沒看到宣紙店,或許是錯過,或許是另有專賣店不在我行過的路途中。
離去前,車站附近一家閩西特產店,我抱着一絲希望走入,店裡陳列的是地瓜幹芋頭絲帶殼花生筍乾等食品,店員見我什麼都沒買,低頭專心滑起手機,只顧眼前一方小視頻紅火熱鬧,尋找不着的紙卷益發寂寞。冠豸山賞了,石門湖遊了,九門頭嚐了,鴨也吃了,卻終是沒能將連城宣紙放入行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