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通識教育專家:中西博物館立足點不同

本文轉自: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於110週年之際舉辦的“積厚流廣——國家博物館考古成果展”上,一件件考古出土文物被陳列在展櫃中,訴說着中國現代考古學發展歷程。博物館通識教育專家姜鬆說:“在現代考古事業形成後,衆多考古發現彙集到這裡,代表國家形象向外展出。”

姜鬆認爲,中國的博物館事業依賴考古挖掘,依賴豐厚的歷史遺存。這造成了西方博物館與中國博物館的不同。“西方的綜合性博物館着眼於整個人類文明。它們的發展與殖民歷史分不開。”姜鬆說,“中國的博物館更多立足於中華文明來進行布展。”

那麼,着眼全球收藏的西方博物館是否在藏品擴充上具有更多優勢呢?姜鬆認爲,在早期,西方國家博物館因種種歷史因素的確佔據優勢。“盧浮宮的藏品有許多是在拿破崙時期通過戰爭掠奪得到的,比如,意大利名畫《加納的婚禮》就是被拿破崙軍隊從威尼斯帶到法國的。”

姜鬆認爲,中國的博物館確實已錯過擴展全球化藏品的最佳時機,但近年來新的考古挖掘,例如三星堆,帶來了大量精彩文物。在“西方中心主義”受到挑戰的當下,這些承載中國歷史文化的寶藏重要性更加凸顯。中國博物館儘管起步晚,但布展水平、收藏等級並不弱於西方。“只要立足於中國的歷史文化,中國的博物館就能做得獨特、精彩。”姜鬆說。(趙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