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燒最多的研發費用 賺最多的錢!

最近一段時間,多家上市車企都發布了上半年的財報數據,比亞迪成了其中“最亮眼的崽”。

儘管大家通過比亞迪上半年汽車銷量同比增幅28.5%,累計銷量超過161萬輛,就已經猜到其財報會相當漂亮,但比亞迪這份2024年上半年“成績單”還是讓很多人吃了一驚,也讓很多同行非常羨慕。

根據比亞迪的財報,上半年比亞迪集團總營收上半年的營收達到了約3011.26億元,同比增長約15.76%,淨利潤約136.31億元,同比增長24.44%,其中汽車相關業務收入是2283.17億元,同比增長9.33%。

而且得益於仰望、方程豹等高端車型的成功,比亞迪的汽車類業務毛利率高達23.97%,同比增長3.3%,在汽車行業之中處於優勢地位。

但在覈心數據紛紛猛漲的情況下,比亞迪的單車利潤卻出現了下滑,從2023年的8600元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8500元。在整體財報數據都在增長,還上市了多款高端車型的情況下,這個單車利潤下滑的表現相當不同尋常。

如果你熟悉比亞迪的造車邏輯,你就不難理解這樣的情況。因爲比亞迪一直堅持的是“技術平權”,爲大多數人造買得起的好車。比亞迪對先進技術不會藏着掖着,會迅速推廣到最主流產品上,通過“薄利多銷”去分攤研發成本,並且會將技術帶來的成本紅利迅速體現在終端價格上。以技術進步促銷售,再通過高銷量收回成本,比亞迪以此實現了高技術與高性價比的統一。

一般來說,不斷調低產品單價、單車利潤下滑,意味着企業經營情況出現了問題,因爲賣車就是車企最核心的營收。就像理想,即使今年上半年交出了有史以來最好的財報,但因爲單車價格和利潤降低,出現了股價大跳水。但放在比亞迪這裡,大家卻能保持樂觀的態度。

其秘訣就在於比亞迪的垂直供應鏈。通過將產業鏈向上遊延伸,即使因爲價格戰把車的價格打了下來,只要銷量夠好,就能充分發揮規模效應,在整個產業鏈上賺到合理的利潤,讓企業能夠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那爲什麼別的車企不抄比亞迪的作業呢?是不想嗎?答案其實就藏在比亞迪財報另一個關鍵數據——研發費用裡面。

比亞迪是懂燒錢的

有一個很殘酷的事實就是,儘管今天很多車企都在宣傳自研,但實際上絕大部分車企研發費用依然低於營銷費用。而且研發費用更高的大多數都是車型架構和供應鏈相對不成熟的新勢力。在傳統車企中只有比亞迪的研發投入是遠高於營銷投入。

儘管因爲統計口徑不一致,營銷費用和研發費用具體包含項目有出入,這個數據並不能最真實地反映資金投入比例,但也能體現出比亞迪對於研發的重視。能更直觀地體現比亞迪“創新爲本”理念的,是它研發投入和淨利潤的比例。

在上半年比亞迪一共賺了130億元,是中國上市車企中最高的,但同期它投在研發上的資金更高,達到了200億元。比亞迪不僅在賺最多的錢,還在燒最多的研發費用。

而且比亞迪研發費用比淨利潤更高的情況不是這幾年銷售情況好轉之後纔有,從2011年到現在2024年間,比亞迪有13年研發投入高於淨利潤。截至目前比亞迪累計在研發上投入的資金超過1500億元,這一數字甚至超過很多車企市值了。

創新才能爲王

從研發的投入上,就能看出比亞迪的成功不只是因爲時代紅利,更因爲王傳福一開始就認準了這一條賽道。其實,從2002年和2003年開始,比亞迪就分別對動力電池和混動技術開始大量投入研發資金。即使很長時間裡新能源車不被市場認可,只有投入沒有產出,比亞迪通過代工手機打螺絲賺錢,也堅決要把新能源車“養”起來。

到了2020年比亞迪技術積累終於實現了質變,先後推出了刀片電池和DM-i超混技術,隨即迅速引爆市場,2021年銷量增長近八成,成爲推動中國汽車產業電動化的最重要推手之一。

近一年來比亞迪更是迎來了技術奇點,DM5.0將插混車油耗標準帶到了“2時代”,雲輦技術和易四方技術實現了對懸掛和電機扭矩的精準控制。比亞迪也由此打造了在主流市場爆火的秦系列和宋系列等,更有在高端市場實現突破的騰勢、仰望、方程豹等。

而且從底層的電池、功率半導體,到上層的智艙系統、雲輦底盤、易四方電控等等,比亞迪掌握了全棧自研不怕被“卡脖子”的技術體系。

某種意義上說,比亞迪對於中國汽車產業最重要的意義不在於讓自主車企成爲中國車市銷量第一,而是比亞迪通過自主創新的新能源技術,制定了一套中國標準的汽車產業體系。

中國作爲汽車領域的後發國家,長期以來都處於國外車企的陰影之中,技術上仰人鼻息,發動機、變速箱等硬件,車輛控制系統等軟件,都面臨着外國層出不窮的專利壁壘。

現在抓住新能源車轉型的機遇,中國建立起了一套自己的技術體系,甚至讓自主車與德系、日系、美系車在中國的市場地位和技術地位實現逆轉。這些都得益於比亞迪這樣一批積極創新的中國車企長期持續投入的努力。

比亞迪打破的不僅是阻礙中國汽車發展的技術壁壘,更打破了汽車行業自主不如引進的思想鋼印。

汽車是技術密集型的產業,市場競爭本應該是技術的競爭。然而過去二十多年,因爲只需導入海外成熟技術即能獲得優勢,讓中國車市出現了營銷重於研發和造不如買的情況。而比亞迪等一批長期堅持自研的車企在市場取得的成功,讓更多的中國車企,以及投注中國的外國車企終於警醒,開始大力投入本土研發,對市場風氣起到了正本溯源的作用。也正因爲如此,這兩年我們才能看到中國的新能源車百花齊放,自研技術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提升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