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李平山:技術創新與綠色供應鏈推動碳減排

10月29日,由本站財經主辦的“2024本站財經ESG趨勢論壇”在深圳國際低碳城舉行,主題爲“擁抱新時代,碳路ESG未來”。本屆論壇由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指導,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提供專業支持,論壇支持單位還包括中國標準化協會、廣州市綠色金融協會、深圳市南山區金融行業協會、Wind ESG、大灣區碳中和協會。來自政府、學界、企業界、金融機構的嘉賓出席了本次論壇,並基於ESG議題發表重要演講與深入交流。

比亞迪集團碳排放管理負責人李平山在論壇上表示,比亞迪正以技術創新爲核心,在人才培養、儲能與可再生能源以及綠色供應鏈等方面推動碳減排。比亞迪擁有11個研究院和11萬名工程研究人員,累計研發投入達1500億元。比亞迪實施光儲一體化戰略,提高太陽能利用率和電壓穩定性,提供高效的光伏面板。比亞迪致力於構建綠色供應鏈,與供應商協同推進減碳。除此之外,比亞迪還採取了多項碳減排措施,全方位推動綠色轉型。

李平山還表示,在範圍3的管理方面,比亞迪通過優化數據收集過程,將範圍1、2和3的數據收集相結合,提高效率。公司遵循ISO14067標準,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此外,李平山還指出,碳足跡底層邏輯爲搭建碳管理平臺,統一思路和標準,培訓供應商,明確數據收集的具體要求,提高數據收集的效率和準確性。

以下爲現場實錄:

胡建宇:謝謝兩位,兩位不約而同地提到了24億棵樹剛纔您提到的是5.8億棵樹,爲什麼越來越綠,因爲有越來越多的人在種樹。

最後想問一下比亞迪的李平山先生,比亞迪我就不用介紹了,大家都知道是非常領先的新能源車的企業。前面也講到了碳減排,所有減排的舉措跟能耗的消耗,提高消耗及使用可再生能源都相關,想請比亞迪分享一下比亞迪在提高能耗和採用可再生能力方面有什麼樣的具體計劃和舉措?

李平山:感謝主持人的提問,藉此機會也感謝本站財經的邀請,來到這個平臺和大家分享比亞迪關於碳管理所做的貢獻或者是所做的事情。

其實剛纔秦琪女士講到富士康這樣一個以硬核的技術來降低碳排放這個要點也是比亞迪以技術創新一直爲驅動力,或者是以技術創新爲底色的一家企業正在做的事情。

結合比亞迪現在在做的事情和您的問題我進行分享。

第一,比亞迪在人才培養上,比亞迪現在有11個大的研究院,有11萬的工程研究人員,目前累計研發投入有1500億。基於這樣一個研發的團隊,我們陸續推出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刀片電池、DM-i技術、E平臺、易四方、雲輦及儲能魔方這些硬核技術。有了這些技術,今年5月份在西安的這場發佈會讓大家知道了,我們將百公里能耗降到了2.9升/100公里時代。同樣在發動機的燃油效率上提高了46%以上,這兩個硬核的指標已經實現了我們在能效的提升,節能降耗的目標。而且在技術不斷迭代、不斷升級,還有更多創新的技術提出。

第二,儲能方面比亞迪從最初的規劃是光儲一體化的戰略,實現了從儲能提高太陽能的利用率,以及提升電壓的穩定性,爲全球提供了廣大的光伏面板,幫我們實現了光能的最大利用效率。

第三,從國內和國外可再生能力使用的角度進行分享。比亞迪建立了自己的能源管理的平臺,實現了能源的有效規劃,又提升了能源的管理效率。同時也提升了關於綠電或者是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我們也是在逐年提升。包括剛纔各位提到的碳中和目標,上海比亞迪計劃在2030年實現100%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供應鏈一直是本着綠色供應鏈的要求和供應商實現互相協同的推進,包括運輸的方式,現在比亞迪儘量採用海運和火車運輸兩種方式降低運輸碳排放。再一個是包裝材料,以前使用的木質的卡板和包材,儘量使用可循環使用的板材。

以上是對於您所提的問題做的分享,其實比亞迪還有蠻多的(舉措)。

胡建宇:感謝,您說這個我想起開場時季曉南主席說ESG三個東西不是孤立而是相互聯繫的。我們通過範圍3的低碳賦能反饋給供應商,提升他們的管理水平或者是對社會的貢獻,這是一個相互的案例,非常感謝您。

最後請李平山先生來收尾,從比亞迪的角度來進行分享。

李平山:我來分享一下比亞迪關於範圍3的管理的經驗分享,其實前面三位嘉賓說到的困難我們都遇到了,基本上製造業都是苦範圍3久矣。因爲數據收集得比較多,也比較難。剛纔張總提到了15個類別,其實上游的8類和下游的7類是大類別,

我就舉一個例子,出行。出行碳排放收集時,坐汽車、飛機、坐船都不一樣,可能坐汽車裡面92號和98號汽油都不一樣,當然最終是根據我們把握數據的顆粒度來排放。

我主要想分享一下比亞迪在這個過程中用到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如何提高數據的精準度。

在範圍3和範圍1、2加起來和產品碳足跡裡很多數據的收集是互相交叉的,如果把兩個思路疊加在一起做一次的過程中把分爲1-3碳足跡的數據收集疊加起來,屬於兩個人幹了三個人的活。如果單獨做一款產品很費勁,要單獨捋一遍。

另外一個分享是在數據收集的過程中沒有按照 ISO14067的產品從原則性、採購、製造、報廢的邏輯,因爲每個步驟要求的是有物質流、能量流、數據流和信息流,這四個維度在我們收集過程中不會出現遺漏,這裡面既遵循了物質守恆,也遵循了能量守恆。

歐盟的碳足跡現在走到排頭兵(的位置),後續可能在汽車或者是其他產品上也會要求,從底層邏輯上我們現在搭建一個碳管理平臺。當然作爲鏈主企業的責任會把這個平臺,就像剛纔分享的那樣,包括下面的供應商以統一的思路給大家培訓,告訴大家接下來我們要做怎樣的事情,相當於把這個思路捋清了。其實我們和供應商收集數據,他們會說你們到底要什麼數據,你們要我們如何配合。大家都不清楚就每天聽你們說範圍3,到底是要什麼?幫助大家把思路捋清了之後,大家知道你就是要這些,這樣他們也方便了,我們也提升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