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成全球第八大資產,阿里新增長期現金激勵 | 財經日日評
點擊上圖▲立即訂閱
用數據深挖行業機會
讀懂2024潛力行業
印度與歐洲首次簽署自貿協定
3月12日消息,經過16年21輪馬拉松式談判,印度與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終於簽署了貿易和經濟夥伴關係協議。協議規定,歐洲四國將在15年內向印度投資1000億美元,創造100萬個就業機會。印度將逐步取消對四國絕大部分工業產品的進口關稅。目前挪威部分出口到印度的商品面臨高達40%的關稅。
EFTA最早組建於1960年,現共有四個非歐盟成員——瑞士、挪威、冰島和列支敦士登,總人口爲1300萬人,GDP總規模超過1萬億美元。目前,EFTA是世界第九大貨物貿易集團,而在商業服務規模方面位列第五。(界面新聞)
|點評|印度與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簽署自貿協定,標誌着印度對外開放的步伐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印度和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的外貿存在相當大的逆差,雙方彼此降低關稅,看起來對歐洲四國更爲有利。但是,印度出口商品在得到關稅減免後,也將提高產品競爭力,通過與歐洲四國的貿易關係,印度產品得以更好地進入非歐盟的歐洲市場。
同時,來自歐洲的先進技術和直接投資也將爲印度經濟注入新的活力,有助於印度製造業實現產業升級。並且,這也可能成爲印度製造業加入歐洲製造業供應鏈的契機。從整體上看,在這份自貿協定中,雙方互利互惠,印度正在成爲全球經濟中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比特幣成爲全球第八大資產
3月12日,比特幣價格在歷史上首次突破了72000美元的大關,即使經過通貨膨脹調整後的價格仍處於空前高位。數據顯示,比特幣的總市值超過了白銀,達到1.398萬億美元,成爲世界上第八大最有價值的資產。此外,以太幣價格自2021年12月以來也首次突破4000美元。
比特幣預計將在2024年4月迎來新一輪的“減半”,區塊獎勵將從6.25枚(BTC)降至3.125枚(BTC)。“減半”是指產出新區塊後所獲得的獎勵減半,大約每四年發生一次,具體時間取決於比特幣網絡的區塊生成速度。(綜合華爾街見聞)
|點評|比特幣作爲高風險偏好資產,和黃金這種低風險偏好資產在同一時間段創出歷史新高,十分罕見。比特幣從誕生之初就飽受爭議,沒有任何實體背書,價值完全由市場決定。因此,比特幣價格暴漲暴跌成爲常態。比特幣現貨ETF上市、未來供給減少、美聯儲降息預期等諸多利好共同推動了本輪比特幣上漲。
比特幣交易由此成爲投機者狂歡的熱土,短期猛烈的漲幅讓很多人對它的看法大爲改善。但也有很多人沒看到比特幣交易往往帶有超高槓杆,在巨大的振幅背後,每天都有比特幣交易者爆倉甚至是虧光本金,倒欠交易所錢。
阿里新增長期現金激勵政策
3月11日消息,阿里集團通過內部郵件向員工公佈了升級股權激勵政策的消息。郵件顯示,自2024年4月1日起,爲提高員工薪酬收入的確定性和流動性,對股權激勵政策進行調整:在一次性年終獎金和股權之外,將引入“長期現金”作爲激勵方式之一,對新授予的績效、晉升股票調整爲“股票+長期現金模式”。
過去,長期的股權激勵是互聯網大廠普遍採用的方式。讓員工逐年獲得期權股票。現在阿里的這部分激勵股票可以選擇“股權+長期現金”的組合方式,即純股票、純長期現金、“股權+長期現金”這三種形式,增加了靈活性。相較於2020年底,美股阿里股價已從超過300美元的高位滑落至當前的70美元左右。(界面新聞)
|點評|經過一段時間降本增效後,阿里重新重視起了員工激勵。自2014年阿里美股上市後,股價長期震盪上行,股權激勵措施得到員工的普遍認可,阿里也能節省一些現金支出。然而,從2020年底開始,阿里股價大幅滑落,股權激勵價值縮水。阿里爲員工提供實實在在的現金作爲激勵,給出確定性選擇,實際是爲了應對股權激勵效果下降的問題。
不僅阿里,字節年初也加快了期權歸屬速度。在過去一年中,降本增效確實優化了互聯網企業成本,帶來了業績上的直接提升,然而服務器崩潰等異常問題頻出,與人員調換也有直接關係。提高現有員工的薪酬待遇,是凝聚人心的有效方式。
一對夫婦做短劇每月進賬超4億元
3月12日消息,微博話題“一對夫婦做短劇每月進賬4億多”週一登上熱搜。據悉,春節檔《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等短劇爆款迭出,有的劇集上線當日充值達2000萬元。點衆科技押中多款,與咪蒙合作發行《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還出品了《龍年大吉》。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點衆成立於2011年9月,法定代表人爲陳瑞卿。陳瑞卿夫婦二人合計控制點衆科技超過55%的股份。據高管透露,去年9月開始,點衆每月的充值收入,穩定在4億元至5億元之間。據艾媒諮詢數據,2023年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達373.9億元,同比上升267.65%。(澎湃新聞)
|點評|短劇在去年迅速走紅,又快速被監管嚴厲打擊後,找到了一條新的發展方向。點衆是一家老牌網絡小說平臺,網站運營不溫不火,趕上短劇的快車後,迎來快速發展。比起初期追求短平快,甚至有些低俗的“爽點”短劇來說,點衆的優勢在於手中握着不少具有戲劇性的小說版權。再加上點衆對網絡熱梗的敏銳,搭配短劇拍攝週期短的特點,網絡中當紅的現象、詞彙都能迅速融入短劇。
從短劇行業的整體營收狀況來看,點衆每月流水不少,但也要花費大量資金在投流上,這部分成本甚至佔到收入的80%以上。短劇拍攝門檻不高,大量短劇同臺競技,最後能夠勝出的往往是投流效果最好的。換言之,短劇產業鏈中,投流方和平臺方纔是最大贏家。
專家提醒香港高息存款隱性門檻多
3月12日消息,中國香港近日存款利率不斷攀升,部分大型銀行推出了港元、美元存款福利活動,最高利率可達到6%。不過,該類產品往往週期較短,且具有一定投資門檻要求,主要傾向於高淨值財富人羣以及新開戶客戶。
業內人士提醒,赴港存款面臨的問題很多,產品不僅設定了門檻,同時也隱藏着一定風險。在決定是否赴港存錢時,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如匯率風險、銀行信譽、開戶成本等。同時,也需要了解相關的政策和法規。(綜合澎湃新聞)
|點評|香港的高息存款,主要是因爲港元和美元的聯繫匯率制度,隨着美元利率走高,形成了與內地差別甚大的存款利率。對於內地民衆而言,這樣的產品已經有一些炒外匯的味道了,不能當作普通的存款來看待。
考慮到年內美聯儲開啓降息週期的概率較大,當前市場上對降息信號的敏感度是比較高的,上述產品當前面對的匯率波動風險絕不算低。同時,跨境存款也會面對諸多始料未及的問題。這些確實都是需要考慮的地方。不能腦袋一熱,看到利率高就衝上去。
李寧或考慮開啓私有化進程
3月12日消息,李寧公司創始人李寧正在考慮領導一個財團收購其創立的運動服裝公司“李寧”,考慮將其從港交所私有化。包括與TPG、PAG和高瓴在內的多家全球和地區私募股權公司接洽,看它們是否有興趣作爲投資者加入。不過,李寧公司私有化的討論尚處於早期階段,細節尚未敲定。
李寧方面負責人表示公司董事會確認沒有需要披露的內幕信息,具體情況以公司公開披露信息爲準。在過去約兩年半的時間,港股李寧股價步步走低。截至本週二收盤,李寧收漲8.07%,報收22.1港元/股,市值爲571億港元,股價較此前最高點已下跌近80%。(澎湃新聞)
|點評|自2020年開始,港股私有化退市的企業數量明顯增多,包括達利食品、IMAX中國在內,多家知名企業選擇私有化退市。港股近兩年來持續低迷,市場成交量集中在頭部公司,大量中小公司估值長期低於內在價值,即便業績表現尚可,估值也難以修復,導致融資功能基本喪失。上市公司爲了維持上市地位,每年都要額外掏一筆錢,過低的股價還讓優質公司面臨惡意收購的風險。
李寧目前的業績增速只是從快速增長回落至小幅上漲,股價就嚴重縮水。去年年末,李寧公司在香港買了一棟樓作爲香港總部,飽受資本市場質疑,給公司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如果是非上市公司,這不會引起多大關注。對於李寧來說,進行私有化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百億私募創始人喊話熊市結束
3月12日消息,百億私募中歐瑞博創始人吳偉志表示,從持續時間和下跌幅度、財富毀滅程度、投資者信心、政府入市的態度與行爲來看,本輪A股熊市底部已經探明,系統性下跌的熊市已經結束,結構性的牛市開啓條件已經比較充分。
除中歐瑞博外,市場中有多傢俬募也對市場表示了積極觀點,認爲A股市場極端風險已釋放,後續趨勢整體向上。但同樣有部分私募認爲,目前A股市場仍是超跌反彈,中期反轉還有待進一步確認。(綜合財聯社)
|點評|本輪A股熊市始於2021年初,儘管在節奏上與2015-2016、2018年期間的熊市有所不同,但從回撤幅度和持續時間上看已經不弱於前兩次的熊市。隨着新能源板塊在日前開啓反彈,或許屬於A股市場的黎明確實已經不遠了。
然而熊市的結束與牛市的開啓並非同一個概念,其間或許存在着漫長的震盪整理時期,利好與利空交織而行,想要在其中投資獲益也並非易事。投資者自然可以在心態上對市場抱有積極觀點,但也要牢記市場有風險,切勿盲目投資。
週二兩市震盪分化創指漲0.83%
3月12日,市場全天震盪分化,創業板指延續反彈,滬指調整。盤面上,飛行汽車概念股集體爆發,醫藥股開盤拉昇,中藥方向領漲,白酒股震盪反彈,地產股午後拉昇。下跌方面,高息概念股持續調整。總體上個股漲多跌少,全市場超3700只個股上漲。滬深兩市成交額共計11454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1395億。北向資金全天淨買入42.44億,其中滬股通淨買入26.4億元,深股通淨買入16.04億元。
截至收盤,滬指報3055.94點,跌0.41%,成交額爲4946億元;深成指報9630.55點,漲0.51%,成交額爲6508億元;創指報1906.04點,漲0.83%,成交額爲2806億元。(財聯社)
|點評|週二兩市表現爲深強滬弱,背後是機構投資者整體風險偏好的提升。從板塊上看,新能源車賽道漲幅稍有回落,勢頭依舊不減。2月CPI數據回暖,白酒板塊領漲,消費板塊久違地集體出現在了漲幅榜前列。醫藥板塊繼續回暖,中藥板塊表現突出。與之相對的是,煤炭電力等高息股板塊全天回調。
高息股前期走高的邏輯,並非機構資金想要獲得分紅,而是避險的一種選擇。隨着市場情緒的修復以及2月宏觀數據的陸續公佈,機構投資者開始調整防守策略,迴歸原有的佈局思路,沉寂許久的“吃藥喝酒”記憶再次被喚醒。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魏英傑| 主編|何夢飛
大師思想領教營書單出爐
掃碼添加好友▼免費領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