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開啓美「中」國會外交的「飛虎」議長——阿拉斯加聯邦參議員史蒂文斯(上篇)(許劍虹)
戰後當到參議院臨時議長的史蒂文斯,應該是飛虎老兵中在政壇發展最得意的,不過他終究還是以自己飛行員的身分自豪,在夏威夷的珍珠港航空博物館裡也有他的介紹。(照片來源:Binksternet)
今年是飛虎隊成軍80週年,所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中國服務過的美國飛行員,無論是俠義還是廣義的「飛虎隊」,都是當今美國社會公認的「最偉大世代」(The Greatest Generation)。根據美國作家湯姆•布洛考(Tom Brokaw)的說法,二戰世代的美國人之所以偉大,不只在於他們擊敗了納粹德國與日本帝國兩大邪惡軸心,還在於他們參與並打造了戰後的美國社會。
他們當中有許多人,都在二戰結束後進入政壇,並且有八人成爲美國總統。八位總統當中,又以光復歐洲的艾森豪(Dwight D. Eisenhower)、上過第一線的甘迺迪(John F. Kennedy)與老布希(George H. W. Bush)最爲美國人民所懷念。不過還有許多沒當上美國總統的一些二戰老兵,在戰後的美國政壇也有出色表現。
支援國民政府抗日反共
其中最值得介紹的,就是打開美國與中國大陸「國會外交」大門的已故阿拉斯加聯邦參議員史蒂文斯(Ted Stevens)。史蒂文斯1923年生於印第安那州的印地安納波里斯,他童年時代曾當過一段時間的賣報童,以照顧受經濟大恐慌影響而失業的父親。珍珠港事變爆發後,在俄勒岡州立大學工程系就讀的他投效軍旅,希望能到戰場上爲國效力。
本來希望成爲海軍戰鬥機飛行員,到太平洋戰場上與日本海軍零式戰鬥機一決雌雄的他,因爲視力問題而慘遭淘汰。史蒂文斯只能多等一年,再重新申請加入美國陸軍航空軍。這一次他獲得錄取,並順利的在1944年於亞利桑那州完成飛行訓練,並滿心期待自己能成爲P-38閃電式戰鬥機的飛行員,卻想不到自己最後被派到中國擔任C-47運輸機的飛行員。
原來進入1944年以後,中國戰場局勢告急,美國總統羅斯福(Franklin)接受陳納德(Claire L. Chennault)將軍的建議,強化對中華民國的空中輸血。原來自1942年緬甸淪陷以來,滇緬公路被切斷,同盟國只能經由從印度阿薩姆邦到中國雲南省的駝峰航線來爲國民政府實施戰略運補。史蒂文斯被派到中國飛運輸機的原因,就是爲了因應駝峰航線上飛行員短缺的問題。
1944年9月纔來到中國的史蒂文森,不可能參加已經在1942年7月4日解編的中華民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American Volunteer Group),所以他並非狹義的「飛虎隊」員。不過因爲他是被分配到陳納德將軍指揮的第14航空軍第322運兵中隊服務,所以仍是廣義的「飛虎隊」。史蒂文斯在中國駕駛過兩款運輸機,分別爲C-47空中列車式(Skytrain)與C-46突擊兵式(Commando)。
除了執行飛越駝峰的艱難任務外,史蒂文森還多次飛往第一線爲國軍將士提供空中補給,其中最遠的一次航程是到內蒙古支援傅作義部隊。等到抗戰勝利後,他也在魏德邁(Albert C. Wedemeyer)將軍指揮下,協助將國軍搶佔華北,將中央軍第92軍的士兵運往被中共包圍的北平接收日本投降。所以他不只獲頒美國的卓越飛行勳章,還得到國民政府雲麾勳章的表揚。
阿拉斯加州聯邦參議員
中國戰場上的抗日反共經驗,讓史蒂文斯成爲共和黨堅定的支持者,並從1952年起效力艾森豪的競選團隊。艾森豪當選總統後,他前往北方的阿拉斯加州發展,從基層的小律師開始,然後當上阿拉斯加州的聯邦檢察官。史蒂文斯又在1956年前往華府的內政部工作,成功推動了阿拉斯加州建州,並於1964年起擔任阿拉斯加州第8選區的州衆議員。
身爲阿拉斯加州建州之父的他,理所當然不會以州衆議員爲滿足,於是又在任期屆滿後,高票當選阿拉斯加州的聯邦參議員。從1968年12月24日進入華府國會山莊服務開始,直到2009年1月3日因涉嫌收禮而被迫請辭爲止,史蒂文斯擔任阿拉斯加州聯邦參議員長達41年,在共和黨裡的享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如同陳納德絕大多數的老部下一樣,史蒂文斯早年也是積極聲援中華民國的右翼反共人士,畢竟當年的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相互敵對,還在朝鮮半島上打了一仗。尤其進入60年代以後,毛澤東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反帝」爲號召,試圖聯合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國家突破美國與蘇聯的包圍圈,導致二戰時與美國合作過的中國人,在中共統治下遭到殘酷的迫害。
不只是與美軍合作過的國軍及平民百姓,就連戰時在淪陷區拯救過美國飛行員的中共遊擊隊,都難以避免被扣上「美蔣特務」的帽子。包括當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部長的解放軍少將曾生,都因爲二戰期間與美國的合作而在文革時被捕下獄。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與中共毫無交流的空間,史蒂文斯也只能跟撤退到臺灣的中國老戰友們打交道。
直到1972年2月,同屬共和黨的尼克森(Richard M. Nixon)總統完成造訪中國大陸的歷史之旅,打開華府與北京的交流大門後,才改變了史帝文斯對中國問題的看法。包括亞利桑那州聯邦參議員高華德(Barry M. Goldwater)在內等共和黨政治人物,都不反對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交往,因爲美國需要中共的合作來對付蘇聯。
除此之外,透過增加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間往來,美國也可以抵消1949年以來毛澤東推動「反美」教育的結果,將大陸重新打造成一個親美的社會。此舉不只有利於美國的經貿發展,還能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實施「和平演變」(Peaceful Evolution)。高華德與史蒂文斯都支持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正常化」,但極力反對美國爲結交大陸這個新朋友,放棄在臺灣的老朋友。
與陳香梅一起拜會鄧小平
然而本身也是二戰世代的民主黨籍卡特(Jimmy Carter)總統,還是利用1978年12月15日國會休會的時間,宣告了美國將與中華民國斷交,並且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訊息,令高華德與史蒂文森等友臺參議員措手不及。他們大力反對卡特出賣老朋友的行爲,還投入主張與臺灣恢復邦交的共和黨總統參選人雷根(Ronald Reagan)競選團隊。
然而雷根當選總統後,美國仍然需要仰賴中共的幫助對抗蘇聯,所以共和黨政府不僅沒有與臺灣恢復邦交,反而還要持續深化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雖然此刻由鄧小平領導的中共,比起毛澤東時代的中共更願意推動與美國和解,但雷根在競選總統期間與中華民國恢復邦交的主張,還是讓北京方面對共和黨當局充滿疑慮。
雷根總統需要向鄧小平解釋自己的對華政策,決定派遣陳納德將軍遺孀陳香梅爲特使,於他就職前的1981年1月2日對北京展開爲期三天的訪問。本來要陪同陳香梅一起訪問北京的,是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貝克(Howard Baker),不過貝克的夫人剛好染病,於是就改由身爲多數黨副領袖的史蒂文森來陪同陳香梅出訪。
史蒂文斯在1978年12月4日的一次空難中大難不死,卻失去了自己的第一任夫人,而他於1981年1月造訪北京時,又剛剛迎娶第二任夫人凱瑟琳(Catherine Stevens)不久,因此這趟前往大陸的訪問又成爲了他一場獨特的蜜月之旅。不過陳香梅的知名度畢竟高過凱瑟琳,所以後來媒體報導這件事時都寫成了史蒂文斯與陳香梅的「蜜月」之旅,反而忘掉了也隨行的凱瑟琳。
所以晚年凱瑟琳回憶起這件事情的時候,還是或多或少有些不快。其實不只史蒂文斯事國會裡有名的友臺派,就連陳香梅也長年追隨亡夫陳納德在美國扮演反共急先鋒的角色,因此兩人對北京的訪問確實在臺灣引起巨大爭議。尤其陳香梅在與鄧小平會晤時,表達了自己50年代對世界的看法,和70、80年代不同,且不排除美國將對中共出售武器的立場。(作者爲國會助理)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