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當博愛座變成道德勒索(李坤隆)
男學生因連日比賽睡得少,坐在博愛座休息時遭一名婦人痛罵,婦人疑似飆罵髒話並要求讓座,男學生起身後,對方仍持續碎念,最後一名男學生崩潰下跪。(翻攝自臉書「爆料公社公開版」)
博愛座是一種很好的設計,但是因爲我們缺乏更深層的教育意涵,所以讓原本的良旨美意衍生出太多的後遺症,甚至產生我們不願意見到的社會衝突。尤其這麼多年的實施經驗,政府似乎也只站在良善的立場來看待這樣的問題,沒有針對問題做更多的詮釋與解決,於是博愛座的存在就變成另類的社會爭議。贊成與反對者都堅持已見,反而讓博愛座變成無解的議題,而諸多的爭議也就隨着層出不窮。
其實,一開始在談到這個議題時,就應該從名詞翻譯上去理解,因爲這個想法也是來自PRIORITY,這個字的意思應該是「優先」,也就是有着比較的意義,這背後有更多的自我評價與標準,但是當我們將這個優先順序變成博愛一詞時,就完全變成社會的制約與標準。尤其我們又加上老弱婦孺這樣的參考標準,更讓博愛座的爭議在無形中擴大,因爲許多人的外在是無法立即被判斷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讓座與否就成爲無解的難題,再加上社會有許多的正義魔人,更讓博愛座的問題治絲益棼。
另外,不管是不是當事人,當博愛座變成道德勒索時,問題就更復雜了。因爲我們看到所謂的老年人直接「要求」坐在博愛座的年輕人讓座已經屢見不鮮,現在居然連不是坐在博愛座的年輕人都被要求讓座,這樣的情形難道是正常的嗎?年紀大被尊重是應該的,但如果是自己要求的,那意義就截然不同了。更何況沒有人試圖瞭解這個年輕人的狀況,如果真相之前臺大籃球隊長的骨折,或是北一女學生的熬夜讀書,這種肉眼無法判斷的弱勢,難道就不比年紀大的人更需要休息嗎?
所以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在我們的政策背後必須有更深層的教育。就像博愛座這樣的理念,基本上應該大多數人是會支持的,但是如果能夠讓這樣的理念更內化,必定會更具意義。也就是說讓大家思考「施比受更有福」,能夠幫助別人才能凸顯自我的價值等等,才讓博愛座這樣的理念更具意義,否則當博愛座成爲社會衝突的源頭,甚至造成世代之間隱形的對立,那絕對不是我們樂於見到的結果。
教育的重點當然是宣導,但關鍵卻是在「內化」。現在我們有太多的教育內容都過於表面化,以致學生在離開學校之後就完全地摒棄,這跟社會教育失敗有關係,最重要的還是在於我們過度的注重分數教育卻忽略人格養成的重要,甚至將會考試的學生捧成人生勝利組,卻不關注這些學生的人格教育,尤其老師在打德育成績時,如果沒有更多的心力與學生互動,最後也只能憑藉成績來做評鑑,那我們的教育要扭轉分數主義就變更困難了。
博愛座的議題短期內是沒有答案的,但是我們希望教育當局可以在一次又一次的爭議中,理解到教育深層意義的重要性,否則當博愛座變成道德勒索,而教育當局卻又束手無策時,恐怕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對整體教育感到失望了!(作者爲正修科技大學通識中心教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