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攤販銳減 議員促串聯活動吸新血

臺北市主計處7日公佈最新統計,截至去年6月底,北市攤販共有2萬攤、從業員工3.1萬人,較2018年8月調查時減少0.8萬攤、1.4萬人。(本報資料照片)

市場攤販爲代表庶民經濟活動之一,臺北市主計處7日公佈最新統計,截至去年6月底,北市攤販共有2萬攤、從業員工3.1萬人,較2018年8月調查減少0.8萬攤、1.4萬人,業主年齡又以60歲以上最多,60歲以下業主有減少趨勢。議員建議市府應提出市場精進計劃,或結合商店街、景點、大型活動增加擺攤空間和機會,也能吸引新血加入。北市市場處迴應,將輔導攤販改善硬體、串聯活動增加買氣。

近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網購及外送平臺蓬勃發展,傳統市場攤販生意大減,據主計處統計,2023年6月底北市攤販有2萬攤、從業員工3.1萬人,較2018年8月減少0.8萬攤、少了1.4萬人。

主計處表示,攤販身分中業主佔65.2%、無酬家屬工作者佔28.1%,業主年齡層又以60歲以上、共9000人佔45.9%最多,較前次調查增加8.9%。

另外,攤販生產總額及利潤率分別爲208.4億元、32.2%,較前次調查分別減少28.2%、2.6個百分點,北市與桃園、高雄及臺南同呈衰退情形。

國民黨議員郭昭巖表示,市府應提出市場精進計劃,透過改造市場整體環境,提高民衆消費意願,或結合商店街、景點、大型活動,規畫空間讓攤商擺攤做生意,也能吸引青年設攤。

民進黨議員顏若芳認爲,市府在輔導攤販轉型時,除提高電子支付設備普及率,也要想辦法提升使用率,她也指出,市府推出的「攤販長期精進計劃」已經結束,有許多既有攤販錯失納管機會,無法適用市府補貼。

民衆黨議員林珍羽則指出,市內合法攤位位置不多,小本經營的攤販還要考慮水電、瓦斯漲價,相當有壓力,市府用錢補助攤商不如計劃性、視不同活動開放擺攤空間,拓展攤販擺攤機會。

市場處攤販科長張峻閔迴應,將會輔導攤販改善硬體設備、規畫多國語言菜單及串聯活動增加買氣,比如舉辦大稻埕煙火時,結合鄰近寧夏夜市等區域行銷。

他提到,攤販長期精進計劃已結束,期間宣傳、協調已盡最大努力,受納管攤販將持續獲補助,目前沒有重啓計劃的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