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防災僅70分 專家:面對複合性大災難將千瘡百孔
「921韌性臺北 減災防災」座談會進行時,921模擬警報響起,在場不論議員、專家或市府官員全數躲在桌子下演練。(劉彥宜攝)
臺北市議員舉辦「921韌性臺北 減災防災」座談會,臺灣防災產業協會理事長彭啓明表示,市府目前的災害應變僅70分,只能應付基本的小災害。(劉彥宜攝)
921大地震迄今24週年,臺北市近來也發生大小公安災害,包含路樹倒塌、路面塌陷及民房下陷等。臺北市議員今日舉辦「921韌性臺北 減災防災」座談會,與會的臺灣防災產業協會理事長彭啓明直言,市府目前的災害應變僅70分,只能應付基本的小災害,面對複合性大災難卻「有問題」,甚至會千瘡百孔。
民進黨議員趙怡翔指出,整體避難所準備、防災公園、避難所標示和防災學習等,北市府有在努力,但是否足夠還要檢討。民進黨議員林延鳳則說,老舊房屋、公共管線老化也是災害一環,公部門必須建立平常維護的機制,預防災害發生,不因市府怠惰而造成災損。
民進黨議員顏若芳則呼籲,市府應該做總體檢,臺灣地震頻繁,若地下管線無法承受衍生地基流失,導致路面和房屋下陷,就可能危害用路人安全,北市府必須予以正視。且學校校舍爲民衆的避難空間,但許多校舍老舊,地震後恐怕出現無法使用或餘震坍塌的情形。
社民黨議員苗博雅點出,信義區路面塌陷和基泰大直民宅塌陷,相關局處前往現場救災疏散,但調度仍有精進的空間。且政府力量有限,民力整合纔可以無窮,不管天災或人禍,民衆具備相關知識一定會幫助救災和災害防範,但目前不論學校教育或公共教育的相關觀念都不清楚。
消防局回覆,目前也在努力和民衆溝通,灌輸防災相關知識。並和相關專家做防災討論,目前正找地點設置「福祉避難所」,避免身心障礙者在災難時難以前往防災公園。
消防局整備應變科長洪文彬補充,平時由災害防救辦公室統籌規劃及督導考覈各局處單位的防災工作,並負責應變中心常時24小時的輪值運作。發生災害時,則轉變爲災害應變中心運作,以即時處置災情案件管理。
彭啓明說,北市府的防災作爲僅70分,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防災項目多,全部做完才能「萬安」。
他表示,北市府目前仍有6點需要改善,包含目前防災都是針對基本的小災,面對複合性大災難卻「有問題」,甚至會千瘡百孔;日本六本木新城的防災中心可以容納5000人,存糧3天還有大小便空間,北市沒有類似的示範場域,也沒有考慮寵物和外國人防災;民衆演練也不落實,收到921模擬警報,市民在外能夠不怕丟臉、馬上趴下才是成功。
他說明,資訊局也要扮演重要的角色,災害發生時全民應該依APP掌握資訊,很好的資訊傳播很重要;12行政區皆設1座防災公園,提供睡袋每區180個、帳蓬每區30個,量能顯然不足;公司協力不夠,市府應和企業建立夥伴關係。
北市府發言人殷瑋迴應,感謝專家學者的建議,北市府一定參考研議,並透過跨局處努力,不斷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