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深,誰能造出低空經濟的「比亞迪」?|氪金 · 硬科技
作者 |宋婉心
編輯 |潘心怡
自從今年3月,“低空經濟”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後,各城市便開啓了企業搶奪大戰,進入下半年來,這場城市競賽愈演愈烈。
7月,杭州、上海以及廣州等多地相繼印發了推動低空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北京、蘇州、成都等地則紛紛發起了低空經濟產業基金。
在大衆仍對“低空經濟”概念知之甚少之時,一個價值萬億的新產業已在醞釀中。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5059.5億元,預計2030年有望達到2萬億元。
爭相出手的地方政府,紛紛押注“飛行汽車”領域,搶着孵化下一個“比亞迪”或“滴滴”。
01 爭搶“低空經濟第一城”
所謂“低空經濟”,指的是3000米高度以下的飛行活動經濟形態,無人機、空中汽車、各種飛行器,再加上配套的商業運營、綜合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等。
需要區分的是,現在最爲追捧的“空中汽車”,指的是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並不等同於此前掀起過一陣投資熱的無人機,兩者有一定交叉重疊,前者可以有人或無人駕駛,可以載人也可以載物,可以理解爲,載貨的eVTOL還是大型無人機。
而當下市場集中熱炒的,是“無人駕駛的載人eVTOL”這一垂類。
業內人士劉思向36氪表示,(產業側)不能把無人機侷限在eVTOL,但國內現在無人機產業應用是大疆和極飛領先,(資本側)不敢投其他廠家,關注度便沒那麼高。
低空經濟的產業鏈長且複雜,而eVTOL的生產製造方只是冰山一角,整個系統的運轉還需要起降點等基建、通信導航等軟件,以及運營平臺等環節。
這意味着,低空經濟超長的產業鏈週期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國內大量依賴土地財政或傳統產業的城市渴望轉型,低空經濟成了難得的機遇。
億航智能是國內唯一一家擁有適航審定三證(PC/TC/AC)的eVTOL企業,而三證是eVTOL能夠商業化運營的基礎,億航因此成爲最搶手的企業之一。
一位接近億航智能的投資人士告訴36氪,廣州政府對億航智能的支持“不能更多”,“因爲其他省市都拋出橄欖枝,廣州政府怕它離開,主動再給了一塊更大的地,並且給予配套支持,相當於不用怎麼資本開支。本來低空經濟就是戰略賽道,(億航)又拿到了三證,就更吃香。”
廣州市黃埔區還曾發佈相關政策,對於獲得eVTOL型號合格證、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將給予一次性獎勵各1500萬元。
拉攏頭部明星企業是這場低空經濟爭奪戰的焦點。比如深圳雖然是“無人機之都”,但此前缺少eVTOL頭部企業,爲此政府正積極出擊。
去年6月,深圳寶安區宣佈引進德國eVTOL企業Lilium,一年之後,雙方又簽訂合作協議,Lilium將把亞太總部設在寶安。引進Lilium的次月,寶安區又宣佈與億航、峰飛航空達成合作。
由於eVTOL產業鏈複雜,廠商會將不同產業環節落地不同城市,比如億航會把飛行汽車EH216-S的組裝交付中心、研發測試中心、維修保障中心放在寶安,華東區域總部則設立在了合肥。
相比於上海、杭州等地,合肥是華東地區不常見的選擇,這背後是合肥市政府的大手筆支持。
36氪瞭解到,合肥市政府計劃爲億航提供總價值爲1億美元的各項支持,包括協調或促進不少於100架EH216系列無人駕駛航空器的採購訂單,以及資金支持。
眼下,參與到低空經濟項目爭奪戰的城市,甚至已經不侷限於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很多意料之外的低線城市也拿出了不小的競爭力。
比如四川自貢,作爲老工業城市,近年來從“做鹽”努力向做飛機”轉型,成爲了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試驗區之一;比如廣西河池市近日和小鵬匯天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推動飛行汽車產業在當地落地。
今年上半年,沃蘭特航空完成了三筆融資,其中有兩筆都有地方國資參與——四川自貢市的產業基金和深圳南山區的戰投;合肥還自己培育了一家當地eVTOL公司——零重力,去年零重力完成一筆近億元人民幣融資,合肥國資委旗下基金參與了投資。
地方政府激增的訂單直接帶動了eVTOL廠商營收攀升,開始進入高增長通道。
以山河智能旗下的eVTOL公司山河星航爲例,總經理鄧宇曾在澎湃新聞的採訪中透露,預計今年公司營收會同比增長3%至5%,三年之內能有三倍增長。
按照他的說法,山河星航計劃在傳統通航和無人機兩個領域都推出全新產品,預計給公司帶來5000萬元至1億元左右的年營收增長。
億航智能今年一季度同樣實現高增長。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6173萬元,同比大幅增長178%,環比增長9.1%。一季度,公司旗下的EH216系列自動駕駛航空器銷售與交付數量爲26架,比去年第一季度翻了一倍多。二季度,億航智能預測總營收約爲9000萬元,同比增長約804%。
02 第一城之後呢?
由於“載人飛行器”和“載物飛行器”是完全不同的賽道,在後者應用場景廣泛且成熟之時,前者是否具備和熱度相符的落地場景和市場需求,是當下投資者熱議的話題。
劉思向 36 氪解釋,基於目前國內的產業情況,產業用途和eVTOL要徹底分開看。“產業用途的主要客戶只是政府的話,量起不來。”
目前地方政府買單eVTOL的應用場景,主要是“低空文旅”,即在特定旅遊園區內的特定路線載人飛行,服務於觀光需求。
“現在基本上國內適合飛eVTOL的景區或者海邊都被佔領了。比如中山至珠海、西湖、青島海濱等。”劉思的觀點是,eVTOL在文旅場景應用的天花板會很快到達。
先落地旅遊景區,自然有政策監管及基礎設施條件限制的因素,如若全域鋪開,劉思指出“空域”是eVTOL要突破的最重要關卡。
“每個無人機之間隔多少米纔算安全?多少重量的無人機能飛?不同重量的監管等級不同,以及地面有交通路線和居民樓,怎麼保證無人機路線高度不碰撞?沒有空域就沒辦法批量化。”
劉思指出,eVTOL很致命的問題是,安全性和NVH(噪聲、振動與聲振粗糙度)要求很高,因此對空域的規章管理要求更高,所以會發展得比較慢。
也就是說,空域監管直接影響無人機進入日常交通場景的進度,否則低空經濟會一直停留在“規模數千億卻擡頭看不見一臺飛行器”的階段。
據《財經》報道,軍方主導空域向民航主導空域傾斜是發展的必經階段。最近突破性的改變發生在去年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空域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發佈,將真高300米以下劃設了G類、W類非管制空域,使低空飛行活動審批手續大爲簡化。
當然可以預見的是,最終完成空域監管的制定仍需數年。“過程中需要企業的一線經驗配合才能更快推動空域,在此之前,所有企業必須硬撐,需要有其他業務先做起來支撐現金流,撐不下來就洗牌。”劉思表示。
峰飛航空高級副總裁謝嘉此前就曾向界面新聞表示,拿到適航證後,會先進行載物eVTOL的銷售,以實現更多收入。
在政策制度支持之外,全產業鏈搭建也是低空系統能夠運轉的必要前提。劉思指出,對於eVTOL,生產製造並不是最核心的參與者,最核心的應該是運營和平臺。
“可以理解無人機廠家和運營商是網約車和滴滴平臺的關係。政府不會去一架架管理飛機,平臺集中運營肯定是趨勢。不過也要建立在eVTOL需求量足夠大的基礎上。”
總體上,eVTOL行業的開發狀態,還處於從概念設計邁向商業化應用的早期階段。市場對此的態度,也完全體現在了行業頭部的股價走勢上。
2021年初,億航智能股價達到130美元高點後,近三年一路走低,至今只剩11美元。
從最近幾個季度的財報來看,億航智能於去年四季度開始,實現了經營現金流轉正,雖然今年一季度經營虧損幅度收窄13.1%,但仍達6580萬元。此外,今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爲61.9%,同比下降2個百分點,環比下降2.8個百分點。
不過對於後市,不少機構仍較爲樂觀,摩根士丹利對億航智能首次評級爲增持,預計公司目標價爲27.5美元,距離當前價格仍有不小的上行空間。
面對頭部企業億航智能的股價走勢,有投資者在平臺直言:“(低空經濟)行業沒問題,(億航智能)有可能走成比亞迪,也有可能走成賈躍亭,這就不好說了。”
(劉思爲化名)
關注獲取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