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馬斯克“打臉”,聯想楊元慶,該好好反思了

聯想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已經不是當初備受矚目的科技企業了,在科技市場的影響力也在逐漸下滑。或許是因爲注重市場銷售貿易,在科技研發投入上沒有足夠的比重,又因爲種種事件的原因,導致聯想不再是當初的聯想。

對此,聯想走“貿工技”是對是錯呢?馬斯克成世界首富,聯想楊元慶被打臉了?

聯想走“貿工技”是對是錯?

談到中國的科技公司,大部分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或許是華爲,放眼國內乃至國外,華爲的科技成就都是非常巨大的。芯片、5G、手機、存儲、操作系統、雲計算等等隨便一個都是行業翹楚,更別說在智能光伏、數據中心這些及數字化基建產業。

在如此龐大的技術體系支撐下,雖然面臨市場變局,但華爲依然站着把錢賺了。

再看聯想,這家公司也曾是國產科技的頂樑柱,曾多次拿下全球銷量第一,爲國產PC電腦爭光。可不知爲何,戰績輝煌的聯想並沒有成爲國人心中的科技之光。或許是因爲“貿工技”的策略,使聯想錯失了科技海洋與時代浪潮。

所謂的“貿工技”,也就是注重營銷和貿易,通過提高市場銷售額的方式,去推動企業前行。與之相反的是“技工貿”,華爲走的便是這一路線,靠技術研發,科研投入獲取市場優勢,再轉向市場銷售。

簡單來說是一個靠營銷,一個靠技術,這兩種發展策略對應聯想和華爲。華爲發展了幾十年的技工貿,雖然前期非常困難,研發投入也過於龐大,沒個幾年,十幾年可能都看不見科研成果。但現在的華爲,被無數國人稱讚,各個產業領域的成就超越了一大批同行。

聯想爲了避免過高的科技研發投入,最終選擇了貿工技,這是對是錯呢?從市場營銷的角度來看,聯想這一路線走得很成功,多次獲得過世界第一。可是從科研的角度來看,聯想算不算高科技公司甚至還存在疑問。

聯想一直堅持貿工技,或許只要能賺取足夠的市場地位,注重營銷也沒什麼。可真的是這樣嗎?沒有技術和擁有技術的企業,到底誰能夠獲得更大的成就?對此,馬斯克給出了答案。

馬斯克成世界首富,聯想楊元慶被打臉了?

10月底,全球連鎖汽車租賃品牌赫茲正式宣佈,向特斯拉採購10萬輛電動汽車。受到這一消息的影響,特斯拉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而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的身價也水漲船高。

截至10月29日,馬斯克身價高達3020 億美元,相當於1.9萬億人民幣。馬斯克成爲世界首富,值得一提的是,馬斯克是有史以來身價突破3000億美元的富豪。那麼馬斯克成爲世界首富,和聯想有什麼關係呢?聯想楊元慶被打臉了?

因此在7年前,馬斯克和楊元慶在一次峰會上有過交談,彼時馬斯克表示,自己不喜歡營銷這個概念,每次說到營銷就好像去騙人買不好的東西一樣,好產品自然會吸引用戶。

這句話似乎並沒有得到聯想掌門人楊元慶的認可,其驕傲的表態稱,自己公司一個財年銷售了1.5億臺設備,平均每秒賣出5臺電腦。

後來馬斯克和楊元慶的對話逐漸被人們遺忘,直到如今馬斯克成爲了全球首富,特斯拉產能供不應求,市值成爲全球第五大科技公司。

特斯拉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是因爲營銷嗎?如果市場上傳得沸沸揚揚有關於“剎車失靈”問題也算營銷的話,恐怕就不會有如今的特斯拉和馬斯克了。很大程度在於特斯拉本身就有相對應的產品表現力,正如馬斯克當初所說,好產品自然會吸引用戶。

現在馬斯克的成就打臉了楊元慶,相比之下聯想的貿工技策略,靠營銷賣出多少臺電腦,可真正的核心技術又有多少呢?如果國外停止供貨,聯想又能否應對呢?再想問一句,聯想有多少科研投入,可以自稱科技公司。

楊元慶,該好好反思了

真正的科技公司,不會炫耀自己賣出了多少產品,取得了怎樣的銷售成績,而是完成了怎樣的技術突破,獲得了多少專利。

聯想或許已經不是當初的聯想,而華爲一直都是華爲,從始至終都從未停止過科研投入,更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

聯想楊元慶,該好好反思了。華爲證實了技工貿是可行的,馬斯克也證明了好產品不是靠營銷。

聯想如果想繼續得到國人的信賴,就該加大科研投入,與其把錢都花在市場營銷上,還不如踏踏實實取得幾件重大科研突破。

總結

聯想的產品或許賣得不錯,多年以來都是PC端市場的核心玩家。可如果聯想遭遇和華爲一樣的事件,聯想有能力應對嗎?當國外不賣產品時,聯想是否有別的出路。聯想到底是一家科技公司,還是一家組裝廠,或許楊元慶該好好反思了。

對聯想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