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申遺成功 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9項!

中國日報網7月27日電 當地時間2024年7月27日11時15分,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9項。

“北京中軸線”縱貫北京老城南北,始建於13世紀,形成於16世紀,此後經不斷演進發展,形成今天全長7.8公里、世界上最長的城市軸線。“北京中軸線”由古代皇家宮苑建築、古代皇家祭祀建築、古代城市管理設施、國家禮儀和公共建築以及居中道路遺存等五大類遺存共同組成,其選址、格局、城市形態和設計體現了《周禮·考工記》所記載的理想都城範式,展現了中國古代王朝制度和城市規劃傳統,見證了北京城市的發展演變。“北京中軸線”15個遺產構成要素爲:鐘鼓樓、萬寧橋、景山、故宮、端門、天安門、外金水橋、太廟、社稷壇、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羣(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國家博物館和人民大會堂)、正陽門、南段道路遺存、天壇、先農壇、永定門,遺產區面積589公頃,緩衝區面積4542公頃。

“北京中軸線”是體現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標識。“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世界文化遺產申報保護工作重要批示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重要成果。通過實施“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系統挖掘“北京中軸線”的歷史文化價值,帶動北京老城整體保護,傳承北京老城歷史文脈和文化傳統,全面提升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理念和管理水平,有力凸顯北京作爲世界著名古都的整體價值。“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堅持“兩個結合”的重要成果,向世界貢獻了古都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案例,向國際社會生動展現了新時代中國的真實面貌,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認可“北京中軸線”符合世界遺產標準3和標準4,高度讚賞中國政府在北京老城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突出成績。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爲,“北京中軸線”所體現的中國傳統都城規劃理論和“中”“和”哲學思想,爲世界城市規劃史作出了重要貢獻(標準3);“北京中軸線”作爲中國傳統都城中軸線成熟階段的傑出典範,代表了世界城市歷史中的一種特有類型(標準4);認可“北京中軸線”的完整性、真實性和保護管理狀況。世界遺產委員會表示,“北京中軸線”的真實性體現在其作爲都城核心的延續性,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羣是“北京中軸線”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認可保持其現有形式的必要性。

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羣在世界遺產大會上發言時表達了中國民衆對於“北京中軸線”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喜悅和振奮,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和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表示感謝。他表示,申遺成功是新的起點,中國將切實履行《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在文物建築保護修繕、應對自然災害影響、鼓勵社區居民參與、科學引導旅遊發展、提高闡釋展示能力等方面持續發力,確保“北京中軸線”得到妥善保護傳承。中國將繼續統籌做好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與國際組織和各締約國的交流合作,藉助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平臺,爲推動文明交流互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北京市副市長談緒祥代表遺產所在地政府發言。

北京中軸線申遺歷時12年。申遺啓動階段(2012年至2016年),2012年,經北京市申請,國家文物局將“北京中軸線”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並提交世界遺產中心備案;組織專家指導北京市啓動申遺文本編制,初步提煉價值;支持北京制定“百項文物保護修繕計劃”,實施天壇、景山、社稷壇、太廟、鐘鼓樓、正陽門等中軸線重要文物建築保護修繕。全面加速階段(2017年至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對北京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提出明確要求,黨中央、國務院批覆《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將“積極推進中軸線申遺工作”作爲規劃重點;北京市成立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專班推進中軸線申遺;國家文物局、北京市政府建立運行部市合作機制,制定實施《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三年行動計劃》,穩步推進價值闡釋、保護管理、環境整治、公衆參與工作,連續三年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組織國內外專家學者,深入探討遺產價值、申報路徑、遺產構成、列入標準等關鍵技術問題。攻堅衝刺階段(2022年至2024年),2022年10月,經習近平總書記批示同意,“北京中軸線”確定爲我國2024年世界遺產申報項目。國家文物局指導北京市精雕細琢申遺文本,經反覆研究,確定15個遺產構成要素整體申遺的工作路徑;國家文物局、北京市政府連續召開9次部市合作聯席會議,統籌解決申遺迎檢重大問題,出臺《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和《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規劃》,建立央地跨部門協同管理工作機制;着力推進考古發掘研究,取得正陽橋、天橋、南段道路遺址等重大發現,填補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空白”。經國務院批准,國家文物局於2023年1月30日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正式提交申報文本;2023年8月,圓滿完成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現場技術評估;針對專業評估中提出的問題,國家文物局先後於2023年11月、2024年2月兩次提交補充說明材料,並派代表團赴巴黎參加專業答辯,向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詳細說明北京中軸線的時空框架,清晰闡述中國傳統都城規劃理念的延續性和古代與近現代部分的整體性,深入闡釋“中”“和”傳統哲學思想在全球範圍的重要價值和意義。2024年5月30日,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形成評估報告,作出將“北京中軸線”直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最高評估結論,爲申遺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專業基礎。

以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爲抓手帶動北京老城整體保護,爲探索我國乃至世界其他國家古代都城保護理念與做法,妥善處理好遺產保護與城市發展的辯證關係,提供了中國案例和中國經驗。國家文物局將會同北京市,繼續紮實推進北京老城整體保護,深入挖掘老城歷史文化資源,提升價值展示闡釋水平,讓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充分發揮以“北京中軸線”爲代表的文物資源的社會效益與公共教育作用;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彰顯中華文明的突出成果,展現大國首都的時代風貌,展示中國式現代化偉大成就,讓“北京中軸線”在促進文明交流互鑑、增進中外民心相通等方面發揮更大、更積極的作用。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