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應走開放之路 不用民粹反擊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中新社)

鄭永年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東亞研究所所長,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教授,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首任院長、講席教授。

911事件爆發近半年後,當時美國蘭德公司的中國問題專家詹姆斯·馬爾凡諾說,在美國有關的威脅項目中,來自中國的威脅瞬間降低5到6個等級。此後,中國由「一個潛在的挑戰者和競爭對手」變成「一個值得爭取的合作伙伴和需要加以防範的對象。」

爲彰顯美國的權威不容挑釁,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接連發動一連串的「反恐戰爭」。先是在2001年10月發動阿富汗戰爭,接着又在2003年3月發動了伊拉克戰爭,8年之內,花費7630億美元,傷亡5萬多人。

爲讓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市場幫美國創造更大的價值,在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這也成爲中國經濟騰飛的開始。短短20年間,中國的GDP從2001年的1.34兆美元(佔全球4.0045%)暴增到2020年的14.72兆美元(佔全球17.3811%)。

在這期間,中國舉辦了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2艘航空母艦已下水、第3艘正在建造;研發出第4代戰機殲-20和東風-41導彈,並且已列裝部隊;完成神州飛船載人登月、祝融號火星探測;高鐵通車裡程超過3.5萬公里,位居全球第一,里程比第二名的西班牙多出7倍;在全球展開一帶一路基建項目。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認爲,「中國道路」與「美國道路」並不相同,二者依據的是完全不同的政治經濟學。任何系統都是優劣並存的,但西方政治經濟學對中國政治經濟學存有巨大誤會,從政治與經濟分離的視角看,中國致力於發展經濟,常被誤讀成強化自身實力,對其他國家構成了威脅,必須加以遏制。

面對美國政府虛構出來的「中國威脅」和咄咄逼人的操作,中國該如何應對?鄭永年認爲,最壞的方法是以暴制暴,面對民粹主義的挑戰,決不能用民粹主義回擊。「鬥智、鬥勇、不鬥氣纔是正確的應對之道。不論對手如何挑釁,如何反智,中國政治經濟學都應表達出其理性、剋制、利他的一面。」

鄭永年主張,有一個概念叫「單邊開放」。就是說,不論對方是否開放,我始終保持開放。中國應堅定去走開放4.0之路-將資本、產能和基礎設施建設技術等優勢帶向國際,通過互惠,超越西方政治經濟學的利益陷阱、地緣政治競爭的狹隘語境。這纔是應對逆全球化的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