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迎“好房子”新政:可增陽臺、設挑空空間,平原地區多點示範
新京報訊(記者曹晶瑞)2月12日,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印發《北京市平原多點地區“好房子”規劃管理相關技術要點(試行)》(以下簡稱《技術要點》)。《技術要點》將在平原多點地區率先實施示範,明確可增加封閉或開敞陽臺,部分面積不計入容積率,允許套內面積比較大的住宅在起居室設置一定比例面積的挑空空間;鼓勵結合小區入口、入戶大堂或沿街、街角首層配建鄰里共享公共空間等。
記者瞭解到,目前平原多點地區土地供應量約佔全市的60%,空間資源和政策資源比較充足,因此,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在平原多點地區率先示範、先行出臺了《技術要點》。《技術要點》適用於平原多點地區(順義區、大興區、昌平區、房山區及亦莊新城),城市副中心(通州區)可參照執行。
具體來看,《技術要點》提出,可增加封閉或開敞陽臺,部分面積不計入容積率,允許套內面積比較大的住宅在起居室設置一定比例面積的挑空空間,通過提高住宅得房率讓老百姓更有獲得感。
《技術要點》要求,每戶陽臺水平投影面積不大於套內建築面積的10%,進深不大於1.8米。封閉陽臺按照圍護結構外表面所圍空間的水平投影面積的1/2計入容積率,按照投影面積收取地價款;開敞陽臺按照圍護結構外表面所圍空間的水平投影面積的1/2計入容積率,按照投影面積的1/2收取地價款;錯層陽臺上蓋高度大於等於兩個自然層高且不封閉時,不計入容積率,不收取地價款。
關於“挑空空間”,原文是這樣描述的:“爲豐富居住空間形式,滿足居民寬敞明亮居住需求,套內建築面積超過140平方米的住宅,可在起居室(廳)設置一處挑空空間。其挑空部分不大於兩層層高,水平投影面積不超過住宅套內建築面積的25%且不大於50平方米的,按其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容積率,超出部分按2倍計算容積率。”
《技術要點》鼓勵結合小區入口、入戶大堂或沿街、街角首層配建鄰里共享公共空間;在住宅建築底層設置架空層,提升生活宜居度和便利度;鼓勵在小區內增設風雨連廊,方便室外休閒活動,均不計入容積率。
《技術要點》還增加了居住建築高度管控的彈性,允許局部上浮,有利於形成高低錯落的城市天際線;鼓勵城市支路兩側地塊可跨支路進行地上和地下連通;鼓勵提升建築品質和新建築材料應用,對於外立面採用磚石、金屬、陶板等耐久性高品質材料的,其飾面層不計入容積率。
據悉,《技術要點》制定過程中,市規劃自然資源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調研座談,廣泛徵求了居民百姓、購房意向羣體、開發建設單位、規劃設計單位、建築師、規劃師、評估師、市場中介機構等各羣體的意見,並將反映比較集中的設置陽臺、底層架空、共享空間、建築高度等問題作爲《技術要點》的重要創新點。
《技術要點》將進一步統一平原多點各區審批標準和管理尺度,正向引導各區住宅項目高效審批,更好服務平原多點地區高質量發展。《技術要點》統籌考慮新增供應和存量去化,在提振土地和住房市場信心的同時,也要爲住房市場長期穩定可持續創造條件。《技術要點》的最終目標是以住房品質提升推動住房供給側改革,以政策創新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居住生活需要。
下一步,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將定期開展《技術要點》實施評估工作,並在此基礎上持續收集各方需求和意見,按需對文件進行修訂完善。
編輯 樊一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