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汛期出現極端氣候事件概率較高

今日起本市正式上汛。昨日,2024年北京市防汛工作新聞發佈會召開。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指出,今年汛期本市氣候總體狀況偏差,極端氣候事件出現的概率比較高,流域性洪水風險依然存在。據悉,全市共落實防汛搶險隊伍2785支約17.8萬人。同時,持續完善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首次佈設測雨雷達,監測範圍可實現永定河官廳山峽區域全覆蓋。

中心城區預計存在一定積水風險

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副指揮、市應急局副局長李宇介紹,從氣象部門的預測結果看,今年汛期氣候總體狀況偏差,極端氣候事件出現的概率比較高。汛期短歷時、雨強大的降雨,易造成城鄉下凹式橋涵、低窪院落、地下空間及排水標準不高的路段等發生積水,城鄉結合部、部分郊區新城等區域應對極端降雨天氣的防汛基礎設施依然薄弱,分佈在城郊的231處下凹式鐵路橋涵和個別排水系統標準比較低的路段,遇到強降雨造成內澇積水的可能性比較大。“目前,全市還有121處積水點尚未完成工程治理,需要在汛期重點盯防。”李宇說。

市水務局副局長楊進懷介紹,結合氣象預報及水文長系列歷史資料,依據典型年份汛期分配情況,今年本市汛期可能出現洪水、山洪、積水內澇風險。具體來說,今年全市部分河道有明顯洪水風險。潮白河張家墳、北運河羊坊閘、北關閘洪水預警斷面可能出現超警洪水,洪水重現期可達5年一遇及以上。“但去年曾有洪峰過境的永定河、大清河流域洪水風險較小。”楊進懷說。根據山洪溝道預警指標和降水預測,預計房山區西部南部、門頭溝區西部中部、昌平區西部、延慶區西部北部、懷柔區北部、密雲區東部、平谷區中部東部等區域山洪可能性較大,共涉及22個鄉鎮32個溝道72個沿河村。

中心城區預計存在一定積水風險,豐臺中部及南部、石景山區北部、海淀區中部、朝陽區西部、通州區北部風險較高。東四十條橋等15處點位存在積水深度60釐米及以上的高風險。

已建成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

“我們對雨情的感知體系進行了全面提檔升級。”楊進懷指出,汛前持續完善由氣象衛星加測雨雷達、雨量站、水文站組成的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其中第一道防線就是氣象衛星+測雨雷達。據楊進懷介紹,水利測雨雷達是對氣象衛星的重要補充。它能夠探測地面以上0-2km垂直高度、45km水平範圍內大氣中的液態水,可以預測未來的降雨趨勢,能實現臨近3小時的高精度降雨量預測,預測到的數據可接入洪水預報模型,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洪水,提前對洪水災害進行風險預警,爲後續防汛準備爭取寶貴的時間。“我們已經在北京永定河官廳山峽區間(白草畔、東大坨、盧溝橋)建設了3部相控陣型測雨雷達並已組網應用,這也是本市首次佈設測雨雷達,監測範圍可實現永定河官廳山峽區域全覆蓋。相信有了測雨雷達的‘加持’,再遇到極端天氣時,能夠進一步提高對致洪暴雨預報預警的準確率。”楊進懷說。

第二道防線是指雨量站。通過加固現有雨量站及加密佈設雨量站,形成嚴密的“落地雨”監測體系,有效補充第一道防線監測成果。第三道防線爲水文站。現有水文站增設北斗通訊信道,確保在極端天氣條件下“測得到、測得準、報得出”,並加密佈設專用水文站,有效提升“河中水”監測能力,形成託底保障。

此外,在防洪調度方面,本市已逐流域制定洪水調度方案。如預報未來3天有大雨以上級別降雨,經會商研判可適當提前採取預泄措施,降低水庫、河道水位,騰出調蓄空間。降雨前24小時,做好水工程防洪調度準備。降雨過程中,根據預案,結合實時雨水情信息、實際調度工況,滾動訂正調度方案。保障水工程安全基礎上,最大限度發揮水工程防災減災綜合效益。

在防汛隊伍和物資保障方面,據李宇介紹,今年,全市共落實防汛搶險隊伍2785支約17.8萬人。其中,市防汛指揮部防汛搶險隊伍22支9000餘人,市各防汛專項分指揮部防汛搶險隊伍169支9000餘人,16區及3個管委會防汛搶險隊伍2080支12萬餘人,各委辦局(集團、公司)等單位防汛搶險隊伍514支3.9萬餘人。繼續強化物資儲備,梳理全市搶險舟、救生衣、發電機等15大類防汛物資儲備情況,針對極端強降雨天氣,汛前重點加強排水設備的儲備管理,落實排水等防汛搶險設備共6120臺,其中大型排水設備129臺,中型排水設備377臺。

汛期大雨及以上量級降水日數偏多

在發佈會上,市氣象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季崇萍介紹,今年汛期(6-8月)降水總體呈偏多趨勢且分佈不均。預計今年汛期全市平均降水量爲410~45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2成,較2023年同期偏少1~2成,其中西南部地區較常年同期偏多2~3成。

根據預測,大雨及以上量級降水日數偏多。預計今年汛期出現大雨及以上量級(日降水量≥25毫米)的日數爲5~8天,較常年同期(4.5天)偏多1~3天。此外,平均氣溫偏高,高溫日數偏多。預計今年汛期全市平均氣溫爲25℃~26℃,較常年同期略偏高。高溫日數(日最高氣溫≥35℃)爲10~15天,比常年同期(10.0天)偏多。季崇萍提示,今年汛期,北京地區仍需重點關注局地極端強降水、持續高溫、雷暴大風、冰雹等高影響天氣。建議市民在災害性天氣期間儘量減少戶外活動,避免在山區、溝道、橋下、涵洞等易發區停留,避免涉水行車;雷雨大風天氣還應注意防範雷擊、高空墜物或樹木、臨時建築倒伏等風險,加強災害性天氣的安全防護和防災避險。

重點

門頭溝區

水毀基礎設施功能均已達到災前水平

在發佈會上,門頭溝區副區長王垚表示,2024年是門頭溝區推進災後恢復重建和綠色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關鍵之年,深刻總結“23·7”特大暴雨洪澇災害應對經驗,在全面提升“監測預警、智慧調度、應急通訊、高效救援、基層保障”五大能力方面持續發力,重特大洪澇風險防範應對能力穩步提升。

王垚說,門頭溝有針對性地修訂了區、鎮街、村居三級防汛預案,進一步健全完善了極端強降雨防範應對措施。同時,加快推進水毀修復工程。全面做好“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災後恢復重建各項工作,截至目前,水毀基礎設施功能均已達到災前水平。其中,66個水利類水毀修復工程順利推進,力爭河道、水庫、閘壩等重點關鍵點位工程汛前完工;149.2公里縣級以上道路修復工程已全部完工,109新線項目計劃6月底前完工。

在監測預警能力建設上,新增105套氣象監測站點、35處雨量站、7個水位站、3個綜合監測站點、315個村居地災及流域山洪監測站點、608處無線預警廣播,實現了監測、預警的聯動協調。“結合‘23·7’特大洪澇災害期間短波通訊良好的實戰效果,今年以來,門頭溝投資建設了覆蓋區、鎮街、村居三級超短波應急通信體系,形成了‘1個自組網系統+3處通訊鐵塔+4個集羣中繼站+472個電臺’的獨立應急通信保障專網,實現對常規通訊方式的兜底保障。”王垚說。

此外,門頭溝還規劃了118個山區村居應急避難場所,主汛期前完成村居基本應急保障設施建設,滿足羣衆基本避難需求,保障人民羣衆生命安全。

房山區

各山區鄉鎮每村至少配備1部衛星電話

在發佈會上,房山區副區長張博介紹說,在今年的備汛中,制定了《房山區2024年防汛抗旱工作要點》,明確了8個防汛專項分指、24個鄉鎮(街道)、燕山地區和各部門的防汛責任制。同時,明確了全區8座水庫、33個塘壩、17條河道、1539個地質災害隱患點、51條山洪溝道等各類點位的防汛責任人。

參照北京市7個隱患排查地方標準,制定了《房山區2024年防汛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全面開展水利工程、積水塌陷、山洪地質災害、市政基礎設施、房屋安全、在建工程、旅遊景區等7類隱患的排查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已對排查出的93項重點隱患建立了臺賬,明確了治理措施、責任部門、責任人和整治時限。

“我們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備齊防汛物資,目前各單位、各屬地已儲備各類物資30餘萬件,配備710部衛星電話,確保各山區鄉鎮每村至少配備1部。”張博說,在避難場所方面,梳理了全區147處應急避難場所(可容納50人以上),可臨時安置11.2萬人,滿足極端情況下山區羣衆全部轉移至平原地區的需求。

張博說,房山區涉及水毀工程、水利設施、公共服務、道路交通等災後重建項目共計53項,目前,農村供排水項目已全面完工,供水管線、污水管線恢復穩定運行,保障了農村居民的正常生活需求。54條損毀的縣級以上公路全部完工,252條水毀鄉村公路全部完工,確保道路暢通無阻。740公里河道、溝道修復工程全面竣工,198條河道溝道清淤工作全部完成,有效提升了河道的行洪能力。

本組文/本報記者解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