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瞭望/大陸經濟 開年雙變

開年一星期,大陸政經層面已有多層新動向。 (路透)

一年之始在於變。開年一星期,大陸政經層面已有多層新動向,其中有兩件事,一是去年強調的,今年不提了;二有去年沒提的,今年要大面積做了,這可稱爲「開年雙變」。

說去年大力強調而今年突然不提的,是「過緊日子」。還是在疫情初起之際,前總理李克強提出「政府過緊日子,讓羣衆過穩日子」之說。到去年來大陸經濟下行,加上債務黑洞,令財政收支狀況不佳,特別是地方財政大面積困難,現任總理李強也提要「過緊日子」。直到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爲要「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同時重點強調「黨政機關要過緊日子」。

大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通常是明確未來一年政策基調,還要部署具體任務,但那次會議之後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當時未被人留意的,正是繼續強調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兜牢基層三保底線」,但不再提「過緊日子」。當時各方都在關注財政政策還要放什麼大招,這一細微變化沒被人留意。而在此前一年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曾六度提到「過緊日子」。但開年之初,北京官場人士留意到,一是在新下達文件中,「過緊日子」這一提法消失了;一是在省級地方陸續召開的地方黨委會議、地方黨委全會或地方經濟形勢分析部署會上,都不約而同地不再提「過緊日子」了。官場人士認爲,這是一個重大政策性轉變,在中共領政方式中,一個政策主張不提了,意味着這個政策不實施、不執行了。

中共高層對一些重要安排,習慣做法是不一定公開取消、廢除,不提就算過去。這次不再提「過緊日子」當屬這類情況。解讀起來有兩種可能,一說是財政要寬鬆,是不可能與財政「緊日子」同時出現,財政要大手花錢,當然不可能緊;另一種說法則是現在強調經濟「光明論」,這跟「過緊日子」不同調門;第三種說法是現在已開始過「苦日子」,沒必要再提「緊日子」。

另一大變與不提「過緊日子」相關連,是機關事業單位的工資「普漲」。過去兩年來地方財政困難,不斷傳出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發不出工資,或是大幅減薪;減少補貼的事。中國的黨政機關除了政府公務員,還包括各類羣衆團體的幹部,在機關之外還有單位,教師、醫務人員、記者編輯之類都算事業單位人員,另外還有待遇最好的千萬軍警。

歲尾年初,各方最關心工資狀況,流言分起,但不再提減薪減少各種補貼,反而是不同地方、不同機關和事業單位,傳出加薪或漲工資的狀況。按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文件沒有提出爲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加工資,當時只說要「推動中低收入羣體增收減負,提升消費能力、意願和層級。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等,所以這加薪漲工資之議,算是另一突變。

在不少地方傳出給黨政機關加薪的同時,近日更有傳說年內會有「普漲」,即由財政支出的工資的領域,包括黨政機關和羣衆團體工資分頭去漲,然後事業單位特別是教師和醫護人員加薪,最後令各類企業跟隨,如加薪成了潮流,會下文件推動「普漲」。加薪漲工資,目標當然希望以收入的增加,帶來消費的擴大。但這會否催生內需的擴大,拉動經濟走出通縮,還有待專家們來解說,至於這會否加大收入分配不公的社會不穩,以及會否引動人民幣貶值和帶來通膨,也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