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藏着7300餘塊蓄水“海綿”

來源:北京日報

街角的口袋花園,園區裡的透水路面,建築物屋頂的集雨槽,走在北京街頭,這樣的海綿城市設計幾乎隨處可見。

北京是一座缺水的城市。儘管“南水”進京十年有效緩解了首都水資源緊缺形勢,但節水、惜水始終是北京城市發展的主題。

海綿城市建設,顧名思義,通過一系列措施讓城市像一塊海綿一樣,有效地吸納、收集雨水並加以利用,一方面減輕城市排水壓力,一方面減少對傳統水資源的依賴,通過對雨水的資源化利用,節約水資源。

“南水”進京十年,北京建設了7300餘個海綿城市項目,這一塊塊“海綿”幫北京留住天上來水。

衚衕內外處處藏着“節水”巧思

走進西城區油漆作衚衕5號院,乾淨整潔的環境讓人眼前一亮。院子裡不但路面平整,院子中間還有一座涼亭,涼亭四個角分別有下凹的小池子,旁邊還擺着花盆和一個“罈子”,錯落有致,很是好看。

“可別小瞧了這些設計,都是海綿城市建設的一部分,哪個都有用。”西城區城管委水務管理中心主任李靖挨個給記者介紹起來:全院地面基本採用透水鋪裝,雨水可以直接下滲回補地下水;小池子可以儲存一部分雨水用於居民澆花,如果雨水高過池邊就會溢流進旁邊的排水溝;“罈子”看着不大,卻是個分成兩層的花壇,上層可以種花,下層就像一個水盆,帶有水龍頭,方便居民取水。不但如此,院子裡每間房子的房頂還安裝了雨漏管,可以把雨水導流到雨水桶收集起來用於沖洗地面等。

李靖介紹,油漆作衚衕5號院的海綿城市改造是去年完成的,今年汛期經歷了兩場大雨的考驗,“院內排水系統工作順暢,沒有出現積水內澇。”同時,海綿城市建設也起到了節水的作用,並且讓院落環境得到美化,居民出行更方便。

位於趙登禹路42號街角的一個長方形花箱,也是一塊“海綿”。“有了這個雨水花園,不僅解決了下雨天道路積水的問題,也是對雨水資源的有效利用。”項目設計人員孫瑤說,通過在排水管下加裝集水槽,將雨水導流至下方的花箱排出,花箱裡鋪設了用建築垃圾和園林垃圾製作的土壤介質層、覆蓋層等,“項目改造完成後,種在花箱裡的花,整個夏天都不需要額外澆水。”

李靖表示,西城區在開展海綿城市改造的過程中,將平房院落的海綿城市改造作爲全區推廣的重要內容,通過鋪設透水鋪裝,設置集雨桶、微型下沉蓄水設施、下沉花園等方式,解決長期困擾居民的積水內澇問題,並將收集的雨水用於地面沖洗和綠化澆灌,以達到節水效果。目前,西城區已經有150餘座平房院落完成海綿城市改造,每個院落每年可節水約20噸。

海綿城市達標面積增長近300平方公里

老城區因地制宜推進“海綿化”改造,新城建設更要嚴格落實海綿城市理念。

位於通州區的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築園區裡,道路路面採用了透水鋪裝,綠化區域設置了比路面低5到10釐米的下凹式綠地或雨水花園,建築物屋頂也設置了雨水截流設施。在北京藝術中心的西側,還有一個“生態湖”,也是園區裡的海綿設施之一——調蓄水體。園區內道路、建築物、綠地等處彙集的雨水,通過管道排入調蓄水體,既能滿足生態景觀需求,又能將節約下來的雨水資源用作園區綠化澆灌和消防取水點。“通過這些海綿設施,現在園區95%的雨水都可以就地消納。”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築園區海綿項目設計師趙子晴說。

北京市排水事務管理中心雨水管理科科長馬寧介紹,北京已經將雨水資源納入了城市整體的水資源配置,主要應用於景觀用水和市政雜用,目前全市每年利用的雨水資源達5000餘萬立方米,“這就相當於節省了5000多萬方的自來水。”

“新建成區高標準建設海綿城市,老城區結合城市更新和留白增綠,逐步落實海綿理念,這是現階段北京系統化、全域化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思路。”北京市水務局海綿城市工作處一級主任科員華正坤說,“南水”進京十年來,北京建設了7300餘個海綿城市項目,全市海綿城市建設達標面積增長近300平方公里,建成區(指城市行政區內實際已成片開發建設、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設施已基本具備的區域)達標面積比例由2019年的19.3%穩步增長到36%以上。“我們的遠景目標是,在2035年,北京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都達到海綿城市建設標準。”華正坤說。

近十年累計節水10億立方米

“儘管北京水資源緊缺形勢得到有效緩解,但遠未到高枕無憂的時候。”北京市節水用水管理事務中心主任劉建國說,爲此,北京始終堅持節水優先、量水發展,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探索積累了一系列節水制度,節水工作成效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南水”進京十年來,北京不斷加強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規水源的多元、梯級和安全利用,因地制宜完善再生水管網及加水站點、雨水集蓄利用等基礎設施。全市共建成規模以上再生水廠81座,建成再生水管線長度達2274公里,再生水利用量由2014年8.64億立方米擴大到2023年的12.77億立方米,再生水利用量佔用水總量比重達到31%,成爲全市穩定可靠的“第二水源”。

2014至2023年,北京共創建節水型單位、企業、居民小區、村莊等節水載體共10420個。近十年來,北京累計節約水資源量達到10億立方米,節水型生產生活方式逐步建立,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2023年3月1日起,《北京市節水條例》正式施行,全社會節水、全領域節水和全過程節水漸成風尚,首都節水、治水工作的系統性和整體性仍將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