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開市三週年:更好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人民網記者 黃盛

自2021年11月15日正式鳴鐘開市以來,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在三年的時間裡,錨定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的目標,初步聚集起一批優質中小企業,市場功能逐步完善。北交所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已有257家,總市值超6700億元,超八成爲中小企業,近九成爲民營企業;北交所合格投資者超760萬戶,公募基金、私募創投基金等參與度持續提高;市場交投逐步活躍,今年北交所日均成交額超95億元,日均換手率超4%。

北交所表示,將以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創新,推動投融資兩端協調發展,進一步豐富產品和功能體系,更好發揮新三板培育規範功能,進一步完善共建共享的市場生態,引導各方合力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構建契合中小企業特點的基礎制度

經過三年的探索與實踐,北交所推動金融資源向創新型中小企業聚集。

從橫向看,北交所建立的契合中小企業特點的發行上市、持續監管和交易等制度體系,爲創新型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提供支持。

從縱向看,北交所堅持與新三板協同發展,通過綠色通道和公示審覈機制與區域性股權市場制度型對接,通過轉板機制與滬深市場互聯互通,匹配不同發展階段中小企業的需要,完善了資本市場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全鏈條服務體系。

除股權融資外,北交所不斷豐富債權融資品種,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已形成包括公司債、企業債、科創債和綠色債等10個信用債專項品種。

積極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北交所表示,積極支持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支持符合新質生產力方向的企業上市發展。

據介紹,過往的三年裡,北交所上市公司募集資金八成以上投向綠色低碳、數字經濟、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領域。上市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超九成,戰略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佔比近八成,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佔比超一半,10家公司獲得國家級“單項冠軍”認證,16家公司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藉助資本市場融資支持,部分公司專注產品創新,榮獲國家級單項冠軍,發揮了穩鏈補鏈強鏈的重要作用。

初步探索資本市場普惠金融發展路徑

不少業內人士認爲,普惠金融是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交所的建設和發展是資本市場發展普惠金融的重要實踐,爲更多類型的企業對接資本市場提供了新路徑。

在北交所上市公司中,縣域企業37家、民族地區企業11家,在服務地方經濟轉型升級、解決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開市三年來,北交所上市公司公開發行市盈率中位數17倍,形成較爲穩定的估值中樞,累計發行融資超540億元,平均每家2億元,規模不大但惠及面廣,總體符合中小企業發展特點和資金需求,也進一步促進了各類資金貫徹普惠金融理念,暢通了私募創投“募投管退”的良性循環,讓有限的社會資源惠及更多的中小企業。

此外,北交所不斷平衡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和回報投資者關係,鼓勵上市公司通過分紅、回購等舉措回報投資者。今年以來已近九成公司實施分紅,合計金額63.05億元。

此外,北交所落實“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要求,積極研判、妥善應對市場運行等重點領域風險,對違規減持等影響市場信心和交易公平性的行爲果斷出手,強化技術系統安全隱患排查,保障安全穩定運行。

業內人士表示,北交所開市三年來,不僅優化分層制度,進一步推進了三四板對接,還發揮出了新三板作爲資本市場規範培育新質生產力企業、支持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的平臺功能,爲滬深北三所輸送了更多的優質企業。同時,優化投資者結構,培育耐心資本,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初步營造了各方共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良好生態,助推中小企業奔向發展“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