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衛星定位 黑龍江智慧種田
隨着科技進步,插秧機搭載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替代人力,24小時不間斷工作,機器一天可以插秧50畝地,效率是人工的50到60倍。(藍孝威攝)
(更多精彩內容 請看翻爆)
在漫長的歷史中,「北斗七星」曾是中國人尋找方向的可靠座標,祖先用它們定方向、辨四季、看時辰。隨着科技進步,「北斗衛星」代替「北斗七星」,把這套定位系統裝上農業機械或無人機,在東北廣袤的黑土地上,從播種、插秧、噴灑農藥到收割,可實現24小時無人化自動管理,節省大量人力成本。
在黑龍江建三江銷售北斗衛星定位系統的徐磊表示,不管是拖拉機還是插秧機,「只要是有方向盤的,都可以裝上這套系統,通過天上的北斗衛星訊號爲車輛導航,精確度達到正負2.5公分。由於精確度提高,插秧和收割的正確率也提高,等於增加收成。透過事先規畫好路線,可以實現自動作業,甚至24小時不間斷,提高工作效率。」
北大荒集團七星農場農業生產部水稻辦副主任張華貴舉插秧機爲例,駕駛員每天的成本600(人民幣,下同)到800元之間,甚至更高,「插秧季大約十天左右,那就是6000到8000元,將近一萬元的人工成本就可以省下來。」插秧機的工作效率一天可以插50畝地,效率是人工的50到60倍,一隻手機最多可同時操作15臺機械。
徐磊表示,公司研發的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已升級到第五代,使用安裝更簡便,可直接在手機上操作。如果農戶不熟悉3C產品,他們也會事先幫用戶進行安裝和調試,設定好座標與各種參數,用戶每年只需要從把自己家的地塊資訊調出來,點選自動開始作業,車輛就可以自己走起來。
在價格方面,徐磊表示,剛推出第一代產品時,售價要4-5萬元人民幣,現在只要1萬2千元,農民購買意願很高,除了在黑龍江市場,產品也銷售到大陸各地,甚至跟隨一帶一路,外銷到非洲市場。
張華貴表示,黑龍江土地面積地廣人稀,老一輩的墾荒者以人力開墾,但是少子化、老齡化世代來臨,面臨着未來誰去種地這個問題,發展科技農業也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