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潘勵馳:中國是一個測試場,想要全球成功就一定要在中國成功

“中國是一個測試場,保時捷或者其他品牌想要在全球成功,就一定要在中國成功。”在近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保時捷中國總裁、CEO潘勵馳說道,中國用戶和歐洲用戶的需求完全不一樣,保時捷會在數字化和智能化層面要保持開放的態度,並保持緊迫感。

2024年下半年開始,保時捷在中國進入了較爲密集的調整期。12月4日,保時捷中國宣佈增設技術部門,前奔馳高管李楠出任保時捷中國技術部副總裁一職。除了研發工作外,新設立的技術部兼具本地採購與質量保證職能。

據悉,保時捷中國研發分支正與保時捷工程、保時捷中國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協同預估預算、投入問題,並由李楠向保時捷董事會作出總結匯報。潘勵馳告訴記者,保時捷中國會在中國部署有針對性和獨特性的研發分支,李楠的彙報不會是一個紙上談判的演示文稿,會帶來非常務實、非常充分的投入。

保時捷中國方面表示,保時捷中國增設技術部門,致力於推動技術創新與本地化戰略深度融合;保時捷在中國本土化研發將進一步提升產品與服務的本地適配性。

麥肯錫發佈的《2024年中國汽車消費者洞察報告》指出,領先的智能化優勢是中國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受消費者青睞的主要原因,如更先進的自動駕駛功能、體驗更好的智能座艙。未來智能駕駛功能,尤其是基於智駕的個性化場景應用將成爲影響購車決策的核心項。另有行業報告顯示,有54%的汽車消費者已經將智能化水平列爲購車時考量的關鍵因素。

目前,保時捷已經在華推出Macan EV和Taycan兩款純電產品,上述產品在智能化上和中國智能電動車有較大差距。

“保時捷需要和本土合作伙伴進行協同,不僅僅是要考慮到時間成本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考慮本土適配度的問題。”潘勵馳告訴記者,保時捷必須在數字化過程融合到保時捷的特點;在混動方面,保時捷會持續研究中國用戶對於哪種混動技術更感興趣,然後再做出相應的決策。

此外,保時捷會關注大衆安徽本土的研發能力、生產能力,尋找更多本土的合作;雖然目前還沒有相應的計劃,但在銷量達到一定量級時,保時捷也尋找在中國本地化生產的機會。

在新興技術的佈局方面,保時捷還和中金私募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成立中金保時捷(上海)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中金保時捷基金”),該基金主要投資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領域。

除了技術、研發方面,近期保時捷中國也開始對中國的經銷商渠道進行調整。去年開始,保時捷在華銷量承壓較大,2023年,保時捷中國地區交付量爲79283輛,同比下跌15%;今年前三季度,保時捷未能實現止跌,在華銷量爲43280輛,同比下滑29%。

在保時捷第三季度投資者電話會議上,保時捷首席財務官麥思格(Lutz Meschke)表示,保時捷將“大幅縮減在中國的經銷商網絡”。

據悉,保時捷中國將在未來兩年內逐步淘汰並優化網絡,預計到2026年底保留約100家經銷商。

“目前我們給德國總部提交的目標是到 2026年12月31日之前,經銷商規模降低至 100 家左右。但在此期間市場情況發生了變化,比如2026年前,市場恢復了強勁的需求,我們會考慮再調整目標。”潘勵馳告訴記者,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保時捷會加大投資力度,但在需求低迷的區域市場,當下就要做規模優化。

潘勵馳表示,退市或關店並不是唯一的途徑,保時捷會升級當地保時捷中心的業態策略,使其更靈活、模塊化、更具成本效益;保時捷做任何評估的出發點都是以客戶爲中心,包括評估市場潛力、瞭解客戶的需求和偏好,要保證現有車主的日常服務需求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