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狂降價!40萬之內車型橫空出世,豪車真的賣不動了?
時代不同了,豪車車企們的日子也不太好過了。
放在幾年前,車企只需要爲品牌本身負責,但如今......
“215萬邁巴赫漏雨事件”、“寶馬展臺冰激凌事件”、“路虎女司機打人事件”等等,不管這些新聞的起因、過程、結果是什麼,這些吸睛的題目,勁爆的話題,早已爲豪車界的恥辱柱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然,除了這些外在的因素,豪車品牌在價格上也被“擠兌”得不輕。
新能源如日中天的發展、消費降級的時代來臨,更是給了他們重重一擊。
叱吒了幾近一個世紀的豪車品牌們,“保衛戰”已經正式打響了。
“豪車保衛戰”的本質,其實就是在維持品牌名氣的同時,用各種手段保留現有的銷售量,以求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依舊挺立。
說白了,就是“不見血”的競爭。
而競爭的第一要義,必然是“價格戰”。
如果關注今年的豪車價格,會發現2024年各大車企的價格戰,幾乎是從年頭打到了年尾。
寶馬年中價格腰斬,i3價格從35萬直接退到“1”字開頭。
7月,買一輛虧一輛的寶馬宣佈退出價格戰,但10月份又捲土重來,且降幅更大,折扣更高!
奧迪A4L優惠幅度最高15萬,20多萬就能拿到頂配,就連A6L這種經典車型也迎來了降價潮。
奔馳就更不用說了。
能看出來,家底深厚的梅賽德斯是勢必要在這場價格戰中獨佔鰲頭,C級轎車折扣率超25%,A級轎車折扣率達到35%,S級轎車最高降價60萬,比一些E級還要便宜。
面對競爭對手的強勢出擊,老牌對手——大衆汽車,自然也不甘落後。
旗下主打高奢的品牌——保時捷,不久前被曝2024款的“保時捷Macan 2.0T”最低報價爲35.8萬元,相較57.8萬元的出廠指導價,直接打了六折!
當然,作爲主打性價比的“Macan”系列,35.8萬隻是裸車價格,加上其他配件,最終的落地價至少也要再添個15萬。
但是,落地價遠低於指導價的情況,也足以說明保時捷這次是真的下了血本促銷。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即便各家車企已經咬着牙,五位數五位數的往下降,但各家的銷售額和盈利,也同樣在往下降。
近期,各大車企都發布了前三季度的財報,寶馬在中國累計銷量爲52.4萬輛,同比下降13.1%;奧迪交付47.73萬輛汽車,同比下降8.5%;奔馳在中國市場交付量爲51.22萬輛,同比下降了10.2%。
至於保時捷,銷量更是慘淡。
今年前三季度,保時捷僅交付了43280輛車,銷量跌了29%,也就是較去年同期跌幾乎是跌沒了三分之一的銷量。
盈利方面,前三季度總營收達到了285.6億元,營業利潤約爲9.74億歐元,10.7%的營業利潤,較計劃中的17%~19%相差實在過大。
要知道,2009年,保時捷因爲受2008年金融風暴的影響,營業額受到極大打擊,下降15%之後的盈利至46億歐元,也還是如今的4.7倍多。
雖然站在2024年的時間點回看往昔有些矯情,但不得不承認,保時捷這次是真的遇到“硬茬”了。
或許,對如今的保時捷來說,銷量和利潤的下降倒在其次,市場對它的慘淡迴應,纔是令其最不安的因素。
“保時捷價格跌破40萬”的消息引發熱議後,有人專門詢問了保時捷的銷售人員,得到的回覆是:“沒有收到降幅這麼高的通知”。
可見這樣的價格,很有可能是經銷商爲了沖銷量自發的促銷行爲。
但是別忘了,保時捷之所以能在豪車賽道馳騁多年,靠的不就是“絕不降價”的底氣嗎?
1963年,保時捷的911跑車橫空出世後,因獨樹一幟的外形和功能受到各國消費者青睞,價格一路飆升,車型也經過多次升級革新,成爲了保時捷的王牌產品。
上世紀九十年代到千禧初年,這款跑車的出廠價就達到了百萬人民幣以上,但如此昂貴的價格卻沒有抵擋住人們的熱情,無數富豪手拿現金等待消費跑車的場景,在那時並不罕見。
甚至,保時捷當時的主要市場——美國,那裡的經銷商會在批發價的基礎上加價16%,而且幾乎不會打折。
彼時保時捷北美公司的總裁弗雷德 · 施瓦伯更是直言不諱的表示:“我們的車越貴,賣的越好”。
那時候的保時捷,可以說是風光無限。
有業內人士分析表示:其Turbo系列跑車的利潤甚至可以達到驚人的50%,傳統的911系列跑車也在23%到29%之間。
但是,保時捷的上層領導對這份繁榮依然是有顧慮的。
當時任保時捷CEO的文德林 · 維德金就曾表示:經濟繁榮時期,保時捷這類產品可以作爲富人炫富的工具,堅挺的美元也能爲其帶來穩定的銷售市場。
但是“如果世界經濟下滑,我們也會有麻煩”,這同樣也是維德金說的話。
如今看來,一語成讖。
經濟的下滑必然會給奢侈品行業帶來一陣颶風,這是經過現實檢驗的結果,人人都有目共睹。
不過,導致豪車市場遇冷的原因,絕非只因這一個原因。
今年3月份,純電的小米SU7正式上市,21.59萬——29.99萬的價格,4分鐘大定破萬,27分鐘大定破5萬,24小時大定訂單88898臺。
今年10月底,小米SU7Ultra上市前便征戰了紐北賽道,10月29日公佈量產預售價爲81.49萬元,可以說是絕對的高價車型。
不過,具體的訂單小米至今並未披露,但可知的是其在開售的10分鐘內,小訂單便突破了3680臺,如此強勁的飆升,可見總訂單量肯定不會少。
看了小米汽車這火箭般躥升的訂單量,誰還能用一句“經濟下滑”來論證汽車行業遇冷的現狀?
更何況,小米在中國所有的車輛品牌中,還不是最亮眼的那一個。
華爲最新的問界M9,售價在46.98萬—56.98萬之間,截止到11月26日,大定數量已經突破了18萬輛。
比亞迪的豪車系列——仰望U9,出廠指導價就達到了168萬,但也在發佈的20天后,大定訂單就破了萬臺。
看到這些數據,難道真的要說,人們不買車是因爲沒錢嗎?人們不選擇豪車是因爲太貴嗎?
如今,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爲了轎車行業最明確的風向標了,燃油車固然還能維持大頭市場,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年輕一代的消費觀轉變,電車成爲行業翹首,只是時間問題。
事實上,作爲老牌車企,B BA等豪車發展的過程中遇到的危機、難題數不勝數。
比如,擁有93年曆史的保時捷,經歷了二戰、債務危機、87年股票市場崩潰、90年代世界經濟下滑、2008年金融風暴、2009年被大衆反向收購......
如今,就連它的口號——“There is no substitute(沒有替代品)”也被打上了“問號”。
被無數人戲稱的小米——“米時捷”,功能和價格較其更有優勢,還更加受人歡迎。
時間是最好的見證者,“活”的足夠久的保時捷,還有什麼是看不清的呢。
作爲商人,他們更想做的,一定是怎樣度過這個難關。
只要能賺錢,商人的底線其實是可以適量放低的,比如:將品牌下拉,將價格降低,將目光投向消費不起豪車,但還頗有消費能力的中產階級。
更有甚至,直接將目光投向了月薪四位數的工薪階級,開始走“親民路線”。
就像寶馬和九號電動車的合作,要打造獨特的“寶馬牌”兩輪電動車,以至於有人在網上調侃:以後說自己寧願坐在寶馬車上笑的時候,還要強調一下是四輪還是兩輪的。
不過說歸說,笑歸笑,誰都清楚,老牌豪車車企的實力深不可測。
戰略上可以蔑視,但戰術上一定要重視。
保時捷遇到的危機很多,但它的策略也能隨時代的變動而變動。
二戰時他可以設計坦克、債務危機就大刀闊斧進行裁員、1993年發佈的Boxster概念車讓它在美元危機中穩穩屹立、新型911敞篷車又給它在21世紀初上了一層“養老保險”,即便被大衆這樣的公司收購,它也能保留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每一次的生死關頭,保時捷似乎都如有神助般迎來新的生機。
如果說這都是運氣,那未免過於荒誕。
在時代的浪潮中力挽狂瀾,他們靠的可遠遠不是運氣。
參考資料:
1、北京日報:《豪車市場加速變革》
2、鳳凰WEEKLY:《 中年男人最愛的保時捷,只要40萬》
3、商務週刊:《保時捷起死回生》
4、澎湃新聞:《“保時捷售價跌破40萬”促銷噱頭背後:前9月在中國市場銷量降近三成》
*文章內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者:又又雙
編輯:一乙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