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2023年我國國際收支結構保持穩健 外匯市場韌性明顯增強

本文轉自: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3月31日電 (記者杜燕飛)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發佈的《2023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外匯市場韌性明顯增強,市場預期基本平穩,外匯交易理性有序。

《報告》指出,2023年,我國國際收支運行總體穩健,年末外匯儲備保持在3.2萬億美元以上。經常賬戶順差2530億美元,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爲1.4%,繼續處於合理均衡區間。其中,貨物貿易順差5939億美元,爲歷史次高值,體現了我國持續推進產業升級以及外貿多元化發展的成效;服務貿易逆差2078億美元,居民跨境旅遊、留學有序恢復但仍低於疫情前水平,生產性服務貿易發展勢頭良好。

《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與經常賬戶順差保持自主平衡格局。其中,來華各類投資呈現恢復發展態勢,外商直接投資延續淨流入,四季度規模穩步回升;外資對我國證券投資由2022年淨流出轉爲淨流入,四季度投資境內債券明顯提升向好;外債變化總體趨穩。境內主體穩步開展對外直接投資,對外證券投資趨穩放緩。2023年末,我國對外淨資產2.9萬億美元,較2022年末增長20%。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2023年經常項目順差收窄,主要是因爲服務貿易逆差擴大,貨物貿易順差縮小。2023年資本項目逆差收窄,短期資本流出壓力明顯緩解。2023年外匯儲備餘額增加1103億美元,主因是四季度美聯儲緊縮預期緩解、全球股債“雙升”帶來的正估值效應。

民生銀行研究院發佈的報告認爲,近年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外部環境,我國推進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政策步伐堅定、導向清晰,境外機構持有境內人民幣債券規模和交易活躍度都在不斷提升。當前人民幣國際化穩慎紮實推進,建議監管部門從便利境外機構管理債券組合利率和流動性風險、提升債券市場流動性、降低政策不確定性等方面着手,促進債券市場高質量開放和發展水平。

業內人士表示,2023年,我國國際收支結構保持穩健,體現了穩經濟、穩外貿、穩預期等政策成效,也反映了提升外匯市場韌性的積極作用。一方面,我國頂住壓力推動經濟回升向好,穩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多措並舉促進外貿平穩發展,不斷提升境內外投資者信心,穩定市場預期。另一方面,我國外匯市場韌性持續提升,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更好發揮調節國際收支的自動穩定器作用;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幣跨境收付增多,有助於更好應對外部環境波動。此外,我國不斷完善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有效維護跨境交易理性有序。

展望2024年,《報告》認爲,我國國際收支更有條件也更有基礎保持基本平衡。一方面,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逐步調整,全球流動性收緊局面將有所緩解。另一方面,隨着各項宏觀政策效應持續釋放,我國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基本面對國際收支的支撐作用將進一步增強。

《報告》強調,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更好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化外匯領域改革開放,強化外匯領域監管全覆蓋,防範化解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維護外匯市場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