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水利樞紐累計爲“壓鹹補淡”調水超87億立方米

新京報訊(記者行海洋)每年10月份至次年3月份,珠江三角洲地區經常出現鹹潮上溯,影響城市供水安全。記者從水利部獲悉,通過區域統籌已構建梯次供水保障“三道防線”,有力保障澳門、珠海等地供水安全。其中,作爲“第三道防線”重要組成部分的百色水利樞紐,投運以來累計應急調水超87億立方米。

河口鹹潮,是河口地區普遍存在的一種自然現象。河口及三角洲河道是上游河道淡水徑流和外海高鹽水的交匯區。在枯水期,徑流量減小,外海高鹽水在潮汐動力的推動下,逐漸向河道上游擴散,河道內水體變鹹,進而引發鹹潮,導致取水口無法正常抽取淡水。

2004年秋季,珠江三角洲地區遭遇異常兇猛的鹹潮,威脅到澳門、珠海等地供水安全。同年11月,水利部組織珠江水利委員會全面啓動應急供水保障工作。2005年春節前夕從千里之外的上游水庫應急調水,跨越貴州、廣西、廣東,至珠江口的澳門、珠海等地,以壓制鹹潮、保證補淡,由此開始了“壓鹹補淡”應急水量調度。

通俗來講,“壓鹹補淡”就是通過科學調度上游水庫羣,有效補充河道淡水徑流量,從而壓制鹹潮上溯,使鹹潮影響範圍下移到取水口以下,爲當地供水系統創造抽取淡水的有利條件。

2006年,珠江流域來水偏枯,徑流急劇減少。根據珠江水利委員會調度指令,當年9月,新建的百色水利樞紐首次參與珠江應急調水。從2006年9月至2007年2月底,百色水利樞紐累計向下遊補水23.97億立方米。據介紹,百色水利樞紐枯水季平均出庫流量是入庫的1.5倍,爲下游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活水。

2021年珠江流域遭遇嚴重秋冬春連旱,水利部提出構建當地、近地、遠地梯次供水保障“三道防線”。其中,“第一道防線”是基礎,珠海竹銀等當地水庫搶抓時機抽蓄淡水補庫,“灌滿門前水缸”;“第二道防線”是關鍵,擡高近地大藤峽水利樞紐蓄水位,適時開展“壓鹹補淡”應急調水,確保淡水按時、保質、保量到達下游取水口;“第三道防線”是保障,遠地天生橋一級、龍灘、百色等水庫持續向“第二道防線”補給水源。

廣西水利廳負責人介紹,20年來,廣西不斷加強流域水利工程建設,西江的龍灘、大藤峽,鬱江的百色、老口,柳江的落久等一大批水利工程建設完成,可利用有效庫容超過170億立方米。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