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媒:世界正在打響“看不見的戰爭”
參考消息網6月16日報道 巴基斯坦《新聞報》網站6月12日刊登題爲《看不見的戰爭》的文章,作者是達尼什·布托。全文摘編如下:
我們還在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戰嗎?隨着全球格局不斷變化和演變,越來越清晰的是,我們並不是處在另一場世界大戰的邊緣,而是已經身在其中了。與前兩場世界大戰戰線清晰不同,這場衝突的特點是它的隱蔽性和多面性。它在網絡空間、經濟制裁、代理人戰爭和無休止的宣傳等領域無聲地展開。這種新的戰爭形式常被稱爲混合戰爭,正如卡爾·馮·克勞塞維茨在他的著作《戰爭論》中的論斷:戰爭無非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但在今天,這些手段已經變得更加微妙和無處不在。
多條戰線爆發衝突
烏克蘭、以色列、非洲和中東的衝突都是爭奪利益的衝突,很多國家直接或間接捲入其中。這些地區不僅僅是局部暴力衝突的發生地,也是地緣政治利益的舞臺。這些利益的邊界模糊,各方之間的相互忠誠也並非一成不變,各國圍繞主要力量組成不同陣營。長期以來被視爲民主捍衛者的美國,現在操縱着一個複雜的戰略利益網絡,它的行動經常與自己宣稱的價值觀相矛盾。俄羅斯和伊朗也是這場多極戰爭的重要參與者,它們把國家利益置於國際合作和外交之上。美國對烏克蘭和巴勒斯坦的不同做法,反映了美國國際政治學者肯尼思·華爾茲的結構現實主義理論,即國家行動的出發點是確保自己在一個無法有效行動的無政府國際體系中生存。對於烏克蘭,美國支持其領土主權,而對於巴勒斯坦,美國卻選擇站在它的對立面。
數字領域也已成爲關鍵戰線。各國利用網絡攻擊、宣傳和虛假信息來擾亂和影響他國內政。國家和非國家行爲體在全世界針對關鍵基礎設施、選舉和私營企業發動的網絡攻擊越來越普遍,這是新型戰爭的一個明顯特點。
經濟戰是這場新的全球衝突中的另一條重要戰線。在經濟戰場上,打仗不靠坦克和導彈,而是通過關稅、制裁和貨幣操縱來進行。美中貿易戰對全球經濟造成廣泛影響,擾亂供應鏈,造成經濟不穩定。經濟戰與約瑟夫·奈提出的軟實力概念相關,在這個戰場上,各國通過經濟手段而非軍事實力施展影響力。這種形式的戰爭在全球產生重大影響,以微妙但深刻的方式改變均勢,從而進一步鞏固“三戰”概念。
在以前的世界大戰中,大國往往在地區衝突中支持某一方,把局部戰爭變成國際對立。敘利亞內戰和也門內戰是最好的例子,很多國家參與其中,支持不同派別。這些代理衝突相當於過去的塹壕戰的現代版,雖然它們遠離全世界民衆的視線。以利用宣傳、虛假信息和社交媒體來影響輿論和破壞社會穩定爲特徵的信息戰是另一條關鍵戰線。這種微妙而陰險的衝突形式更難以發現和對抗,也因此成爲一種有力的新型戰爭工具。
對水資源和稀有礦產等自然資源的爭奪也日益引發衝突。這些環境衝突是正在進行的全球戰爭的另一個方面,凸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多面性。鑑於目前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各種戰爭理論的擴散,我們有理由認爲,國際社會已經陷入了一場類似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全球衝突。
需要全新思考方式
這場戰爭尤其令人擔憂的是,國際機構眼睜睜地看着戰爭發生,卻未能有效地應對局勢。聯合國和國際刑事法院等國際監督機構在維護權威和執行決定方面遇到阻力。8個月以來,它們無法實現巴勒斯坦停火。這種無能爲力造成權力真空,讓一些國家可以不受懲罰地追求自己的利益。因此,這場新的世界大戰風險很高,規則也在向着有利於強權的方面演變。
這場世界大戰不同於以往任何一場全球衝突。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特點是有明確的戰爭宣言、明確的戰場和明確的敵人,而第三次世界大戰則像一頭更加隱蔽和複雜的野獸。國際機構的存在也製造了一種錯誤的安全感,它們的無能讓各國敢於通過隱蔽手段追求自己的利益,從而導致一種更加微妙和險惡的戰爭形式。
正在展開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明確提醒人們,歷史會重演,人們並沒有汲取過去的教訓。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曾說過:“強者隨心所欲,弱者任人宰割。”這句永不過時的格言在當今地緣政治格局中得到體現,強權即公理,弱者只能首當其衝地承受衝突的後果。我們現在必須接受我們已經處於世界大戰之中的事實,並採取相應行動,以免政治理論家卡爾·施米特所說的“例外狀態”持續存在,即以安全的名義不遵守法律。
當我們行走在全球災難的懸崖邊緣時,我們必須記住愛因斯坦的一句至理名言:“人類要生存,就需要一種全新的思考方式。”民族主義、軍國主義和經濟帝國主義的現狀使我們走上一條危險的道路,只有徹底改變我們的集體意識,才能避免迫在眉睫的災難。(編譯/王棟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