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創新課堂搬進田間地頭
教授的課堂不在大學校園裡,而在田間地頭;研究生進村“讀研”,把論文寫在大地上;鄉親們遇到農業生產難題,就會走進科技小院,因爲“這些教授、大學生的辦法還真管用”。日前,在河南農業大學龍子湖校區舉行的“校地協同 站院聯建”基層農技推廣模式創新試點項目推進會上,科技小院再次亮相。
自2009年中國農業大學在河北省曲周縣成立第一家科技小院以來,全國多個研究生培養單位積極參與,牽頭建設了千餘個科技小院。一頭連着高等學府,一頭連着田間地頭,科技小院在培養農業高層次人才、推動農業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將創新課堂搬進田間地頭的做法,是對傳統教學及人才培養模式的一次大膽革新。傳統農業教學往往侷限於校園內,理論與實踐之間存在一定的脫節。科技小院則打破了這一界限,讓學生們在真實的農業生產環境中學習、實踐,從而更深刻地理解農業技術的重要性和實用性,不僅有助於提高學習興趣,更爲其未來的職業生涯打下基礎。在科技小院的學習實踐使學生們能夠更好地掌握農業技術和管理知識,成爲懂農業、愛農民、愛農村的新型人才。
同時,科技小院因地制宜探索農技推廣新模式,爲服務“三農”工作注入新活力。科技小院的建設運營,有助於更好地推廣農業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通過組織農技培訓、引入新品種、推廣先進種植技術等方式,提升農戶的農業生產能力和水平。同時,科技小院也是產學研用一體化的重要推手,有助於實現農業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的良性互動。
科技小院也爲農民增收致富拓寬了路徑。在科技小院的支持下,農戶能夠採用更加科學、高效的種植技術,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從而增加收入。一些科技小院還積極推廣農產品銷售等合作意向,幫助農戶拓寬市場渠道,實現更好的經濟效益。例如,在江蘇省淮安市丁集鎮,黃瓜種植是當地的支柱產業,但面臨設施老舊、種植模式和品種類型單一等問題,隨着江蘇淮陰黃瓜科技小院成立,小院師生深入田間地頭,通過科學調控棚內溫度和溼度、推廣土壤修復技術等方式,成功幫助丁集鎮黃瓜產業走出困境。
科技小院在服務“三農”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面臨着一些問題。例如,部分科技成果與農業生產實際脫節,難以轉化爲實際生產力;科技小院的建設和運行需要一定經費支持,部分小院面臨經費短缺問題;部分科技小院缺乏完善的激勵機制,影響科研人員和學生的積極性。因此,科技小院應更加註重質量的提升,通過加強前期輔導、健全內部管理、推進信息公開等方式,規範發展方向,確保科技小院發揮實效。
隨着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科技小院還可引入數智化技術和管理手段,提升服務效率和水平。可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手段,對農業生產進行精準管理和智能決策;通過構建智能化、數字化的農業生產體系,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助力農業現代化建設。(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楊子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