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風災整治的阿里山石鼓盤溪友善水陸域生態 驚見食蟹獴

林保署嘉義分署整治石鼓盤溪,在工程導入生態友善機制,增設斜坡及階梯式固牀工,改善溪牀落差過大問題。圖/林保署嘉義分署提供

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的石鼓盤溪,是土石流潛勢溪流,2009年莫拉克風災後土石持續崩落滾動,造成溪段淤積,經林業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多年分期治理,保全沿線豐山國小、村落、道路及橋樑通行安全,保全居民生命財產,友善水陸域生態,日前生態監測發現食蟹獴活動,讓林保署嘉義分署及保育人士欣喜。

林保署嘉義分署說,石鼓盤溪流保留潭區與大石,提供水生生物棲息的空間,在這裡的水域,觀察到臺灣白甲魚、臺灣間爬巖鰍、臺灣纓口鰍、短臀瘋鱨等物種,監測相機記錄到第3級保育類哺乳動物食蟹獴,以及南蛇、紅斑蛇等中大型蛇類在濱溪大石間活動,顯示工程過後水域生態環境恢復狀況良好。

食蟹獴因全身有質硬膨鬆的毛,像農民蓑衣又稱「棕蓑貓」,俗稱「膨尾貍」,是中低海拔日行性食肉目哺乳類,在臺灣族羣屬特有亞種,棲息乾淨溪流附近森林,是現存唯一仰賴溪流生活食肉目動物,主要分佈低海拔至中海拔山區森林溪流附近,食蟹獴是評估溪流環境指標物種,有食蟹獴棲息與活動溪流區域,代表該區環境污染程度低、開發建設較少,因人爲開發、污染或獵補等因素,造成其生活環境破壞,棲地減少。

林保署嘉義分署說,石鼓盤溪治理過程,同步在工程導入生態友善機制,增設斜坡及階梯式固牀工,改善溪牀落差過大問題,利用廢棄輪胎放置,讓輪胎間孔隙提供兩生類、水棲昆蟲棲息空間,使魚類暫時棲息後再續力上溯。另將溪流右岸邊坡緩坡化,廣泛種植喬木,左岸邊保持不擾動,保留野生動物的原有棲息環境及友善水陸域通行空間。

林保育署嘉義分署在整治的阿里山鄉的石鼓盤溪監測相機,記錄到第3級保育類哺乳動物食蟹獴棲息活動。圖/林保署嘉義分署提供

石鼓盤溪治理,利用廢棄輪胎放置,讓輪胎間孔隙提供兩生類、水棲昆蟲棲息空間,使魚類暫時棲息後再續力上溯。圖/林保署嘉義分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