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特輯|朱雪瑩: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

突破 恐懼

每一秒的自己比上一秒更好。

蹦牀,不只是一起一落這麼簡單。爲了衛冕冠軍,朱雪瑩一直在嘗試突破身體極限。在比賽時,每一組成套動作,朱雪瑩要在空中保持16秒甚至以上。從起跳開始,騰空的狀態裡只能依靠腰腹發力,核心非常重要。朱雪瑩說:“跳得高不見得是腿用多大的力量往上蹬,而是落網的時候能撐住,利用好網子給你的反彈力。”

2000年,蹦牀運動首次在悉尼奧運會正式亮相,設男、女個人賽兩個單項,項目設置延續至今。 儘管自進入奧運會以來,中國運動員表現出色,但對大衆來說,蹦牀始終是個不那麼熱門的項目。 有時,朱雪瑩會感到些許孤獨。 但也正因爲此,她能更專注在此時此刻——每一個環節比之前更好,每一秒的自己比上一秒更好。

2023年杭州亞運會蹦牀項目女子組決賽,朱雪瑩穩定發揮,在完成自己的比賽動作後,下場觀戰。 此時上場的是日本選手佐竹玲奈,只見她在網面上試跳了幾次,在蹦向高空下落時,因爲失誤她的位置發生嚴重偏移,直接摔出安全區,從蹦牀上跌落下來。見到這一幕,朱雪瑩咬緊牙關,爲受傷的選手捏了一把汗。賽後,朱雪瑩回憶道:“爲什麼看別人摔了我也會緊張?因爲蹦牀的風險特別大,最嚴重的情形是癱瘓。不管是訓練還是比賽,我們都需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以更好的狀態去較量。我不喜歡因爲別人的失誤才讓自己獲得了成功,我覺得這沒有意義。”

通常,蹦牀運動員可以跳到6~8米高,跳得越高,越容易偏離方向。有時,運動員爲了爭取更高的騰空時間分,可能用力過猛蹦出界,那個高度就相當於從3樓墜下。這 樣的經歷,朱雪瑩也曾體會過。2019年,在東京有明體操競技場舉辦的世界蹦牀錦標賽上,朱雪瑩由於動作騰空高度超過身體控制範圍,摔出了比賽區域。當時,站在場邊的中國蹦牀隊名帥蔡光亮驚出一身冷汗。所幸那一次,朱雪瑩只是感到有些腰痛。

兩年後,東京奧運會,朱雪瑩再次走進有明體操競技場。重新回到當初失利的地 方,朱雪瑩必須直面內心的恐懼和障礙。這一次,她深吸一口氣,把全部精力專注於比賽的動作當中。朱雪瑩說:“我不會在同樣的場地摔兩次了。上一次是當時的心理不夠成熟,裁判員已經舉手示意起跳了,我在空中都還在想,我不能失敗,我很害怕,如果失敗了後果很嚴重……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之後的所有比賽,我都會專注於每一個動作完成的過程,不去想結果。所以在奧運會決賽時,我是非常自信的,我知道,只要正常地把我的成套動作完成,就是成功!”

蹦牀比賽的總得分分爲四項,技術分、難度分、高度分、位移分,其中高度分是取動作的騰空高度,需要計算從雙腳離網到再次接觸網面的時長,時長越久,意味着在空中停留的時間越長,也就是蹦得越高。朱雪瑩算了算,現階段人工手掐秒錶和機器數秒的誤差大概3秒。“如果我手掐秒錶的滯空時長能到19秒的話,我在機器上面掐的騰空時長基本上就是16秒左右,與上個週期相比,我的高度分已經從15秒40提升了半秒左右,基本接近16秒,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在比賽中極少數的情況我也能夠達到16秒以上,我的目標是成套高度穩定在16秒這個時長,如果能夠做到的話,我除了技術分頂尖之外,高度也能在世界上算頂尖的。”

備戰巴黎奧運會,朱雪瑩反覆研究自己以往的比賽錄像,尋找哪怕是提升半秒的突破點。“蹦牀動作在起跳階段時身體越直,繃得越緊,踩網時向上起的力量就越大。但在藉助這股力量向前翻或者向後翻時,尤其是向後翻的動作,如果腹肌力量不夠,就 會塌腰、腿軟,之後的動作高度就會越來越低。所以最理想的狀態就是直上直下,從頭頂開始往上用力。”

在蹦牀上起落,運動員缺少穩定的支撐,要在這種情況下完成難度動作,極大考驗蹦牀運動員對身體的掌控力和精神專注力。朱雪瑩認爲,蹦牀運動員通常都“很敏感”,尤其在對狀態的感知上。“這種身體上的感受很微妙,狀態差的時候在網上 跳,會覺得渾身用不上力,覺得腳底下的這張網壓不下去。壓不下去就彈不起來,在空中翻不動身,那時候我們總開玩笑,說感覺踩網的時候體重只有七八十斤,翻到空中的時候,又變一百五十斤。”

在朱雪瑩眼裡,蹦牀的空間是相對的。有的時候,在一張蹦牀上跳久了,對周圍的環境瞭如指掌,會覺得這張蹦牀跳起來很舒服,它的網面很大很安全,可以任由自己翻轉;但如果到了一個不熟悉的環境比賽,又會覺得腳底下的這張網好小,生怕自己翻一個動作就翻出去了。但這正是蹦牀的魅力所在,朱雪瑩說:“每一次 騰空,都要面對許許多多的不確定性。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把眼前這種不確定變成相對確定的東西。每實踐成功一次,我都很有成就感。”

COSMO:蹦牀具有一定的風險性,通常你會如何避免受傷?

朱雪瑩:如果動作沒做好,感知到下落風險時,我們會盡可能地把身體抱成團,讓自己的背去落網,千萬不能用胳膊和手撐。我覺得蹦牀運動員必須對自己的身體和精神狀態瞭如指掌,在訓練時不勉強,但凡覺得當天的狀態不好、翻不動,就及時停止。這也是加深對自己瞭解的一個過程。想要突破邊界,也得先知道邊界在哪兒,極限在哪兒。有了這個更清楚的認知,才知道怎 麼更好地去突破。

COSMO:在你看來,最能體現自己“突破邊界”的舉動或瞬間是什麼?

朱雪瑩:我覺得突破邊界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不斷學習,探索嘗試,一步一步跳 出舒適圈。這種體驗也持續發生在蹦牀的領域之外,而不僅僅是對體能和技術的突破。比如, 更新自己的認知,提升自己的能力,追求去看一個更大的世界,最終變成更好的自己。每做到一點,我都會更相信自己一點,信心又多了一分。

COSMO:長期以來,蹦牀都不算是太熱門的項目,瞭解和關注的人不多。作爲世界冠軍的你,是否也會有些寂寞?

朱雪瑩:其實會的,以前剛接觸蹦牀時,我年紀也小,和人聊天,對方根本不知道這是什麼項目,以爲是公園裡小朋友玩的蹦蹦牀。當時我也想過,既然都不瞭解,解釋起來也比較麻煩,乾脆就不說了。後面隨着年齡的增長,對自己從事的項目熱愛程度也提升,當別人再問起時,我會跟他講清楚蹦牀項目是怎樣的,它也是奧運會項目,和公園裡的蹦牀有哪些地方不一樣。我希望更多人去了解和關注蹦牀。不過真正到了賽場,我們可能不太習慣很吵鬧的環境。蹦牀運動員需要的是安靜,因爲它不是那種需要外界的歡呼聲給自己加油打氣的項目,更多是專注自身,專注腳下那張網。

COSMO:比賽之外的日常,通常如何度過?

朱雪瑩:長期以來我都很喜歡古典舞,但又沒有時間專門學,只能在家看很多視頻,研究跳舞的動作和節奏。舞蹈與蹦牀,都是柔美與力量的結合。平常休息的時候,我也喜歡玩乙女遊戲。因爲遊戲裡的男主從來都不會跟你吵架,他好像所有的話都是正能量的。訓練累的時候跟他聊會天,他會說你很棒,你已經做得很不錯了,繼續加油!能帶給我很多力量。

原文刊載於《時尚COSMO》7月刊

策劃:朱瑾

編輯:若菲、曾瑤

文:明星辰

視覺:卞玉清

攝影:秋楠

部分美術置景:勺子

造型:LillianLiu

服裝協助:yaoyao、發發

化妝:錢彼得

髮型:Andy

編輯助理:宮哲怡、耿全穎、王鐳靜、李昕澎

設計:閆碩偉

特別鳴謝:DIOR

新媒體編輯:蘭昕雨

排版:Yuri、餅餅

美編:姜黑勒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