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太和:“小青菜”變成大產業

新華社合肥9月29日電(記者賈稀荃)金秋時節,在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三堂鎮鎮東村,當地上海青蔬菜生產銷售進入旺季,種菜大戶王文朋正帶領農民加緊收割上海青蔬菜,準備入庫發貨。

太和縣地處淮河流域,氣候適宜,雨量充足,適合蔬菜生長,當地有種植葉類蔬菜的傳統,是全國大型上海青種植基地之一。近年來,當地通過土地流轉,採用新技術、新設備進行規模化種植,不僅提高了產量,也增加了收入。

王文朋今年種了60畝上海青。在新的灌溉設備和新技術的加持下,溫度、溼度、土壤肥力、光照強度等一系列數據都能夠實時掌握,恆溫恆溼、水肥充足,蔬菜生長迅速。“現在電都通到了大棚的地頭,比以前用汽油灌溉機澆水便捷還節約成本。大棚溫度控制得好,水肥跟得上,一茬菜生長20天左右就能收割。”王文朋說,現在一年可種植上海青7到8茬,比前些年可以多種2茬,蔬菜種植戶的收入也大大增加。

上海青從種植、管理再到收割、裝卸、灌溉、稱重方面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爲當地農民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

近年來,太和縣蔬菜種植規模不斷增大,在灌溉、冷庫保鮮、施肥等方面的用電需求也不斷增加。爲保證特色農業生產用電,國網阜陽供電公司因地制宜,組織供電黨員服務隊深入農業灌溉、育苗等現場,開展供電線路和農業用電設備設施用電檢查,指導農戶安全用電,爲鄉村特色產業用電做好保障。

據介紹,目前三堂鎮上海青種植面積達1.2萬餘畝,年產量超10萬噸。整個太和縣上海青種植面積達5萬畝,實現產值4億多元,從事上海青種植、採收、運輸、銷售、農資服務的從業人員達4000人,運輸車輛常年保持在60輛以上,是當地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來源,成爲農民致富的大產業。

爲了保障蔬菜的儲存和保鮮,當地建立了多座冷庫,從田間收割的青菜,經過裝筐後集中運到冷庫充冷氣保鮮,然後銷往上海、南京等長三角地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