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製造產業鏈下一個基地落腳處? 臺電:應看電廠在哪裡

用電大戶設廠應就近電源端,以降低供電風險。電廠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AI科技大廠拋出來臺設廠意願後,各縣市紛紛表示要爭取,但臺灣能否提供足夠電力是各界關心重點,臺電董事長曾文生9日表示,對臺灣電力影響較顯著的是AI生產,而非AI應用,若要問下一個AI製造產業鏈基地在哪裡?應該看電廠在哪裡。

曾文生表示,用電大戶設廠應該就近電源端,減少用電端與供電端的距離,以降低供電風險,因此在強化電網韌性計劃中,臺電以「電廠直供園區」減少跨區供電,降低供電風險。

總統府日前召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首次會議,總統賴清德在聽取臺電「臺灣電力供需轉型與挑戰」簡報後裁示,原訂10年完成的「強化電網韌性計劃」提早4年完成。

曾文生表示,強韌計劃其實已執行2年,提早4年完成等於是將10年計劃縮短至6年完成,要在2028年底前完成的主要目標,是讓最後用戶端感受到設備故障率的降低,以及加速覆電時效。

電網強韌十年計劃中,前段是限縮故障範圍及降低系統故障風險分散等工作,工作項次會比較多,因此從2024年至2028年包括更換饋線等工作,工作量比較多,但後面就是規模比較龐大的工程,例如「電廠直供園區」計劃。

曾文生以桃園爲例,目前沒有大的新的工業園區開發計劃,最大最新的負載來自於桃園航空城,過去臺電的電網是從海邊的電源端,拉線到山邊的主幹線,再重新分回來,但現在做的是直接送電到高負載的用電端,因其用電很穩定,第一個計劃是大潭電廠到桃園航空城的直供計劃需時較久,因爲超高壓變電站從土地取得到纜線舖設要花較長時間,此外,通霄電廠到寶山、臺中電廠到中科,以及最南邊的興達電廠到南科,而南科是目前臺灣負載最大的科學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