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發展人才是必備選項之一! 研究指出:美國是全球人工智慧科學家首選

AI示意圖。來源/ingimage

人才:發展人工智慧必備

論文與研究人員

機器時代由人類創造,今時今日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人工智慧技術,並開啓下一代的進步。人工智慧人才是主要競爭資源,也是潛在的差異化因素。

美國、歐洲和中國都擁有強大的人工智慧研究團體。歐洲(整體來看)在總規模上佔據優勢,美國在品質上遙遙領先,而中國則是人工智慧研究數量和品質增長最快的地區。與其他領域一樣,如果不考慮趨勢,僅捕捉片段的資料可能會產生誤導,而這些趨勢大多有利於中國。

論文的質與量

2006年,中國的人工智慧出版文章總數超越美國,2017年超過歐洲。不過,這些數字並沒有考慮論文品質。美國論文被引用的次數平均比歐洲論文高出約30%,比中國論文則是高出約70%。但在過去二十年裡,中國的研究品質正迅速提高。

從2009年到2019年,爲頂級人工智慧期刊投稿的中國作者數量增長了十二倍,現在大約是美國作者人數的2.5倍。2020年,中國的人工智慧期刊引文總數首次超過美國。

根據艾倫人工智慧研究所(Allen Institute)2019年的分析,預計中國將在2020年成爲被引用次數最多的前十個百分點的論文期刊。而到2025年,中國將成爲論文被引用次數最多的前1%國家。然而中國人才增長的同時,也在向國外流失。

研究人員的動向

MacroPolo在2020年,根據頂級深度學習會議之一NeurIPS接受的論文樣本,追蹤了國際人工智慧人才的流動情況。從這項研究發現,在中國接受大學教育的頂級研究員遠遠多於其他國家。

然而,絕大多數學習人工智慧的中國頂尖學生都離開中國,到國外攻讀碩士或博士。其中一半以上的人前往美國,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留在本國。在赴美的中國大學生中,90%以上選擇畢業後留在美國工作。中國是人工智慧人才的最大來源,培養出的頂尖研究員比其他國家都多。但美國是人工智慧人才的最大磁石,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世界最優秀、最聰明的人才都會被其吸引並留下。

美國是全球人工智慧科學家的首選,世界上三分之二的頂尖人工智慧研究員在美國工作,絕大多數來自美國以外的國家。目前在美國工作的頂尖人工智慧研究員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在美國就讀大學,其餘都是在國外完成大學學業後來到美國。最主要的來源是中國、印度和歐洲。

美國的研究機構—包括大學和公司—是吸引全球人工智慧研究員的主要因素。Google、史丹佛大學、卡內基美隆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微軟在頂級深度學習會議上發表論文的研究員所屬機構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在發表深度學習研究論文最多的十五家機構中,有十三家是美國大學或企業研究實驗室。只有清華大學是中國的。

人工智慧的競爭

不可否認,在推動基礎研究方面,品質遠比數量重要。人工智慧人才間的競爭非常激烈,據報導,剛畢業的博士年薪和股票期權在三十萬到五十萬美元之間,甚至更高。頂尖的人工智慧研究員備受追捧,年薪可達數百萬美元。時任OpenAI政策總監的傑克.克拉克告訴《紐約時報》:「對於大部分基礎人工智慧研究來說,取得進展的關鍵因素是人才而不是演算法。演算法並不是稀缺資源,人才纔是。」

然而,在將人工智慧轉化爲國家力量時,基礎研究的領先地位可能不如實際執行來得重要。由於人工智慧社羣是開放的,頂級人工智慧實驗室所取得的進展可能會被迅速複製並投入使用。建立實用的人工智慧應用不僅取決於是否具備人工智慧人才庫,還要爲人工智慧研究員和企業者提供資金、資源和自由度,以進行創建。在執行人工智慧方面,全球競爭領域是更爲公平並進的。中國即使在前端的研究落後,但在人工智慧部署卻與其他國家不相上下,甚至趨於領先。

美國該如何發揮人才優勢

2020年,二十多所美國大學和公司,包括卡內基美隆大學、史丹佛大學、亞馬遜、Google、IBM和輝達,呼籲聯邦政府創立國家人工智慧研究雲端系統,爲學術研究員提供更多的運算和資料資源,並加強發揮美國在人才方面的優勢。機器學習研究中,運算量的指數級增長帶來不幸的後果─將人工智慧研究界區分爲「富人」和「窮人」。運算密集型研究被企業支援的實驗室集中掌控,如DeepMind、OpenAI、和Google Brain。

輝達(NVIDIA)晶片公司機器學習總監、加州理工學院教授阿尼瑪.阿南德庫馬爾指出,學術界「無法奢侈地擁有大量運算和工程資源」,連複製都難,更別提與企業支援的實驗室進行競爭了。增加資金可以幫助學術界繼續從事運算密集型的研究,爲大學提供必要的資源有助於繼續吸引頂尖學生到美國大學就讀,不設限地利用現有人才,充分發揮美國在人力資本的天然優勢。

美國兩黨共同提出的《2020年國家人工智慧倡議法案》規定,建立國家人工智慧研究資源,爲學生和教師提供必要的資料和運算資源。同樣,對美國新半導體工廠的投資不僅將有助於確保晶片供應鏈的安全,還將促進美國經濟增長,壯大美國微電子工程師的人才基礎,確保美國在下一代半導體技術中的領導地位。

中國的千人計劃

長期以來,中國政府一直將科技人才作爲國家競爭力的重要組成。在國際人才外流問題上,中國以超過二百個人才招聘計劃應對,其中包括極具爭議性的「千人計劃」(Thousand Talents)─政府提供高薪、獎金、研究經費、實驗室和住房,換取海外科學家將知識帶入中國,促使中國研究員返鄉,據估計,這些專案吸引的人數可能高達四十萬人。中國的人才計劃所針對的對象不僅限於中國公民。2021年,陪審團判定哈佛大學化學暨生物化學系前系主任稅務詐欺罪名成立,被告向聯邦當局撒謊並隱瞞每月由「千人計劃」提供的五萬美元的收入(參加人才計劃並不違法,但在申請美國政府撥款時不披露國外收入和利益衝突則可能違法)。

中美人才拉鋸戰

近年來,美國政府加大了對中國人才招聘項目的關注,努力打擊中國間諜和智慧財產權盜竊活動。爲了應對日益嚴格的審查條件,中國政府將網路上有關「千人計劃」的內容全數刪除,但招聘工作仍在續。

2019年,中國政府把「千人計劃」和其他招聘計劃合併爲新的高階外國專家招聘計劃。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Center for Security and Emerging Technology)的研究分析師艾米麗.溫斯坦建立了中國人才招募專案跟蹤系統,她將中國的人才專案描述爲「移動目標」。

美國政策制定者試圖透過加強調查和改進簽證審查來遏制中國的「技術轉移」,同時又不切斷中國人才向美國的流動—這個問題很兩難。來自中國以外的高科技移民面臨的挑戰較小,美國有望透過增加頂尖研究員的流入,鞏固美國在人工智慧人才方面的優勢。

對科技人才的爭取

美國國會任命的國家人工智慧安全委員會在其2021年的最終報告中發出警告:「美國正在爭奪全球稀少的人工智慧人才⋯在有生之年,美國有可能在科學尖端的人才競爭中初次落敗。」委員會呼籲制定新的《國防教育法》,效仿美國在1957年蘇聯發射人造衛星後透過的《國防教育法》,重振數學和科學教育。

好優文出版《AI的無硝煙戰場》

然而,如果美國僅限於培養本土人才,那麼一個擁有3.3億人口的國家在與14億人口的國家競爭時終將處於劣勢。在人工智慧人才競爭中,美國有能力從全球78億人口中汲取最優秀、最聰明的人才,這是專屬的獨特優勢,而目前最大的阻礙是美國自身的移民政策。在一項針對居住在美國的頂尖機器學習研究員的調查中,近70%的人表示簽證和移民政策是招募外國人才的最大問題。人工智慧國家安全委員會呼籲放寬高技術性人才的移民政策,認爲「移民改革是當務之急」。

2022年初,拜登政府宣佈了一系列措施,以減少國際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人才的移民障礙。其中包括增加外國交流計劃、擴大簽證的可獲得性、以及更新針對擁有高級學位者的移民政策,這些都是很有價值的措施。然而,美國政府還需要採取更多的行動,使美國的大學和公司更容易招募到來自國外優秀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創新來自於人類,人力資本是全球人工智慧力量競爭的核心。中國正在改善其國內教育,並透過「千人計劃」等項目引進外國科學知識;但在吸引全球學生和企業家與投資核心人工智慧方面,美國仍然獨佔鰲頭。雖然對國內教育不夠重視,也忽視了增加高技能移民的機會。但透過改革,美國仍可以確保新一代全球科技領導者的地位。

(本文摘自好優文出版《AI的無硝煙戰場》,作者:保羅.夏爾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