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程式撰文以假亂真 比對系統、抄襲嚴懲是下下策
教育部與國家圖書館開發「全國學位論文比對系統」,但學界擔憂系統有其侷限性。聯合報系資料照
教育部建置「全國學位論文比對系統」,最快今年五月開放全國大專校院使用,但大學端指出,比對系統、罰則只是「下下策」,如近期竄紅的AI程式ChatGPT,透過程式轉幾手就能寫出以假亂真的內容,屆時系統亦可能比對不出,既然是「學術倫理」就應迴歸個人道德,指導教授落實檢核,更可從中學寫報告時就養成學倫觀念。
因應近期學倫案教育部和大學盼補破網多修正校內學則,藍營立委林奕華更質詢教育部長潘文忠,是否支持修正學位授予法,要求所有碩博士生畢業前,都必須通過論文相似度比對。
面對近起多件學倫案,民間多把比對系統相似度數值視爲抄襲的與否的直接證據,但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表示,「不要把數字看得這麼敏感。」在於比對出相似度後,還需逐一查覈引述是否有誤,尤其理工科和人文社會學科因領域不同,引述狀況不一,數字便可能相差甚遠。
周景揚也指出,近期如AI程式ChatGPT,只要經系統轉幾手就能寫出以假亂真的內容,比對系統亦可能有其侷限查不出來,學術倫理最終是「倫理」的問題,還是要回歸個人道德約束,看指導教授是否落實檢核並要求學生,法規修正、比對等都是從後端的下下策。
政治大學校長李蔡彥也表示,如政大商學院便將倫理課列爲必修,擔任國科會研究助理、接任執行計劃前也要上完一定時數學術倫理課,誠信倫理應落實爲指導教育的一環,否則學生即便到業界工作,撰寫商業報告、計劃時一樣會面對同樣的問題。比對系統只是提醒,至少讓師生不要心存僥倖。
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則建議,隨網路資料庫開放,可引述的資料確實越來越多,必須不斷更新引用的方式,學界應從中學端開始,讓學生透過撰寫平日報告時瞭解學術倫理,養成爲己負責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