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談愛國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1879年出生於德國烏爾姆一個猶太人家庭,不久後,父親偕全家遷居德國慕尼黑。1894年,愛因斯坦的父親因慕尼黑的工廠難以爲繼,全家移居意大利米蘭,但愛因斯坦聽從父親的要求,繼續留在慕尼黑讀高中。當時的愛因斯坦對自己就讀的路易波爾德中學很不滿,稱:“把學生當機器、當軍人,只能單調地重複教科書上的教條,只能以服從爲天職。”在愛因斯坦看來,只按命令行事的人,並不是健全的人。對此,愛因斯坦還說:“由命令而產生的勇敢行爲,毫無意義的暴行,以及在愛國主義名義下一切可惡的胡鬧,都使我深惡痛絕。”愛因斯坦忍無可忍,不等高中畢業,不經父母同意,遂退學離開慕尼黑去米蘭與父母團聚。多年以後,愛因斯坦仍對當時的教育制度尖銳抨擊:“人們把學校簡單地看作一種工具,靠它把大量的知識傳授給成長中的一代,但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知識是死的,而學校卻要爲活人服務。從學校和教育,可以觀察社會和國家。一個由沒有個人獨創性和個人意願所組成的社會,將是一個沒有發展可能的不幸的社會。”

一戰前的德國當局看中愛因斯坦的聲望和潛力,專門派兩位學者勸他爲德國效力。一位勸道:“你的出生地、你真正的祖國在等待着你。”愛因斯坦不以爲然。另一位則說:“德國歡迎的是物理學家,相對論的創造者。”愛因斯坦考慮到德國能提供安定的生活環境、良好的工作條件、充裕的研究時間,遂決定回德國。1913年7月10日,愛因斯坦高票當選科學院院士。1914年4月,愛因斯坦定居柏林,直到1932年12月。

1914年8月,德國93名學者簽署《告文明世界書》,聲稱:“在和平時期,科學家屬於全世界。在戰爭時期,科學家屬於自己的祖國。”愛因斯坦拒絕在宣言書上簽名。同年10月,愛因斯坦等4人簽署《告歐洲同胞書》,與《告文明世界書》針鋒相對。

1931年11月22日,愛因斯坦發表《主權的限制》一文,指出:“國家是爲人而建立,而人不是爲國家而生存。”

縱觀愛因斯坦一生:16歲移居意大利。17歲放棄德國籍。22歲加入瑞士籍。34歲重新加入德國籍。1933年,因納粹上臺,拒絕回德國,從此定居美國,時年54歲。61歲正式加入美國籍。辭世時擁有瑞士和美國雙重國籍。

可見,愛因斯坦不是愛國者,思維不受祖國的束縛,熱愛科學和自由遠勝熱愛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