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尼默把一棵樹 畫成一本情批

阿尼默畫下各式各樣的樹,更將一棵樹幻化爲書的過程,化成一本臺語詩繪本《情批》,用老派的浪漫,乘載着對讀者的飽滿感情。(大塊文化提供)

阿尼默畫下各式各樣的樹,更將一棵樹幻化爲書的過程,化成一本臺語詩繪本《情批》,用老派的浪漫,乘載着對讀者的飽滿感情。(大塊文化提供)

阿尼默畫下各式各樣的樹,更將一棵樹幻化爲書的過程,化成一本臺語詩繪本《情批》,用老派的浪漫,乘載着對讀者的飽滿感情。(大塊文化提供)

阿尼默認爲,臺語是母語,是最接近靈魂的語言。(本報資料照片)

從一棵樹到一本書,乘載着文字、圖像,被人閱讀,進到人的心裡,在阿尼默的心目中,是無比重要的過程。

因爲喜歡爬山,就畫了樹,因爲喜歡讀者,就寫了一首情詩。曾獲波隆那書展拉加茲獎漫畫類首獎和金鼎獎肯定的阿尼默,將一棵樹幻化爲書的過程,畫成一本臺語詩繪本《情批》(臺語的「情書」)。全書的各個元素,從臺語、紙本書、情書、鉛字排版、凸版印刷到閱讀,在這個講求快速、運用數位科技的年代,這些緩慢得彷彿「退時行」,不是時下流行,但老派又浪漫。

喜歡爬山 就開始畫樹

《情批》滿載一個創作者對讀者飽滿的愛。阿尼默表示,「一棵愛着你的樹,被砍下、運送、製成紙、經過印刷,歷經各種風霜磨難,終於成爲一本書,到讀者面前。但物質形體的改變不是失去,因爲只要讀者把書讀進去,即使書不在了,它依然存在你心裡。」

阿尼默作品常見於報紙副刊與書籍封面,《情批》的靈感最初就是來自幫報紙畫的插畫,去年入選義大利波隆納插畫展,「因爲喜歡爬山,就開始畫樹,一棵一棵的畫。」他爲這些樹編織一個故事:一株努力成長茁壯的樹,爲了喜歡的人,幻化爲一本書,「我後來把這個概念再延伸、擴大:每個正在閱讀這本書的人,就是樹追尋的對象。」

從一棵樹,到一本書,乘載着文字、圖像,被人閱讀,進到人的心裡,在阿尼默的心目中,是無比重要的過程。繪本中,在一段彷彿即將獻身的詩句後,阿尼默特別安排一段沒有文字的連續圖像,顏色灰暗晦澀,呈現出樹木被砍下、運送、製成紙、印上文字的過程,「我想像自己就是那棵樹,奮不顧身的來到讀者面前。」

臺語情詩 更接近靈魂

從小就臺語就十分流利的阿尼默,決定用臺語來寫這首樹對讀者的情詩,「臺語是我的母語。對我而言,雖然中文能描述的東西更廣,但要描述深刻的感情,對我來說,表達感情不用講得這麼多,但要夠深,臺語還是更接近我靈魂的語言。」

書中,敘事者平靜的描述自己飽滿的情感,「袂記得經過偌濟秋冬/阮纔會當來到遮/斟酌看着你的/耳佮喙/鼻仔佮目睭/你嘛恬恬看着阮/阮想欲予你看着我的心腹/閣有/坦白的靈魂」,最後揭曉身分,「我較早是一欉樹仔/這馬是一本冊/予阮綴你去/予阮踮佇你的身軀邊/蹛佇你的心內面」。

阿尼默表示,寫詩之前,他先聽許多臺語歌、看臺語劇,想讓自己進入情境,卻發現難以達到他要的情感,「後來我決定拿從小到大暗戀過的人當對象,用臺語寫情書,因爲不會真的傳出去,我可以直白、露骨地寫出自己的情感,就這樣一直寫、一直寫,寫到我覺得自己幾乎就要戀愛、要去告白了,就停下來,帶着這樣的情感,開始寫《情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