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國古典學專家學者齊聚山東!世界古典學大會·走讀中國之齊魯印象行正式開啓

走讀中國,感知好客山東、禮儀之邦。11月3日,世界古典學大會·走讀中國之齊魯印象行活動在濟南啓動,來自8個國家的26名古典學專家學者,在山東開啓爲期3天的走讀活動。與會嘉賓將走進濟南大明湖、山東博物館、山東大學、城子崖遺址博物館、曲阜孔府孔廟、孔子博物館等地,追尋聖賢哲思,體驗傳承創新,領略齊魯大地人文之美。

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教育部及文化和旅遊部,攜手希臘文化部及希臘雅典科學院主辦,定於11月6日至8日在北京隆重召開。根據大會安排,多國專家學者將於11月3日至5日到山東,參加“世界古典學大會·走讀中國之齊魯印象行”活動,實地考察、親身體驗山東的古老與創新。

11月3日傍晚,專家學者在歡迎晚宴上欣賞了具有代表性的“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展覽。四川大學教授、特聘研究員,來自阿根廷的學者侯安娜一邊喝着日照綠茶一邊說,“我也有喝綠茶的習慣,對身體好。我注意到現場的茶藝師很年輕,這讓我感到這裡的年輕人對傳統的文化也很感興趣。”侯安娜說,她到中國後一直生活在四川,來到山東希望能瞭解更多孔子的思想。

11月4日,專家學者到山東博物館參觀“海岱日新—山東歷史文化陳列展”。看到保存完好的文物陳列,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榮休教授高島謙一表示,自己是研究甲骨文的,能看到這些保存了數千年的文物,彷彿穿越到了過去,希望能夠多開展這樣的交流活動。

在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學者們瞭解到《文史哲》雜誌的發展歷史,希臘雅典科學院自然科學部院士、可持續初級農業生產部主任安德烈亞斯·卡拉馬諾斯感嘆,唯有文化是不朽的,唯有思想能穿越古今。

在山東大學文學生活館舉辦的中外專家學術交流沙龍上,專家們與山大師生面對面互動,氣氛熱烈。

“蛋殼黑陶杯,最薄處只有0.2—0.3毫米,就像蛋殼一樣,是城子崖遺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被譽爲四千多年前人類手工業的巔峰之作。”專家學者們來到位於濟南市章丘區的城子崖遺址博物館,對龍山文化時期的黃河下游手工業發展有了初步瞭解。美國耶魯神學院院長、教授格雷戈裡·斯特林被蛋殼黑陶杯深深吸引,他表示,幾千年前的文明之光仍然照耀着我們,這樣的收穫相當有意思。

下午,專家們繼續趕赴曲阜,將走進孔子故里,欣賞雅韻韶音,感受千年儒風。日本南山大學教授樑曉虹祖籍是山東萊陽,時隔三十多年回到山東,她感到非常激動。“一路上我們都在討論,大家都對儒家思想有一定的研究,能到儒家發源地走走看看、增進了解,是所有學者的夙願。”

作爲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山東不僅孕育了孔子、孟子、孫子等偉大的思想家,還保存了衆多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爲中國乃至世界的古典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和靈感。各國學者齊聚齊魯大地,滿懷期待,探尋文明,哲思未來,一場貫通古今、聯結中外的文明尋根之旅已在齊魯大地開啓!

(大衆新聞記者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