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總政要演長征的話劇,尤太忠卻怒道:不管是誰的指示都不演
1986年,是長征勝利五十週年。這天,廣州軍區收到了表演話劇《北上》的任務。
原本這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然而,時任軍區司令的尤太忠得知消息後,卻突然怒道:“不管是誰的指示,我們都不演!”
究竟發生了什麼?他爲何會如此生氣?這件事最後又是怎樣解決的?
俠肝義膽的虎將
尤太忠將軍出生於河南光山的一個農民家庭。在底層階級長大的他,飽嘗了舊社會的折磨與欺壓。
在13歲時,他因爲連續幾天吃不飽飯,餓暈在了路邊。幸虧有支紅軍部隊經過這裡,將他撿了回去。
從此,他便成爲了部隊裡年紀最小的紅軍戰士。
在剛參軍的前兩年裡,他一直待在後勤部,幫着部隊扛槍、整理物資。
雖然一直受到大家的照顧,但尤太忠並不甘心一直待在後方。他期待着能和衆人一樣上前線殺敵。
他有好幾次向班長、連長申請去戰場,但均被他們以“年齡太小,還需要歷練”攔了回來。
尤太忠氣不過,有次他直接跑到了政委詹才芳那裡“告狀”:“他們不讓我拿槍,也不讓我去前線!他們就是看不起我!”
詹才芳被他這一席話弄得哭笑不得。隨後,他拍拍尤太忠的肩膀道:“不錯,人小膽大,有志氣!”
“但是你去了戰場,誰替部隊扛槍呢?戰士們的子彈打完了,誰給他們運彈藥呢?你的崗位也離不開人啊!”
尤太忠被說得一愣,隨即意識到自己的職責也很重要。但他又問道:“那我什麼時候能打仗呢?”
詹才芳笑着說:“等你長到15歲,我就批准你到前線去!”
尤太忠這才放心地回去了。兩年後,他終於如願上了戰場。然而,戰場上的殘酷卻是他從未想象到的。
第一次戰鬥,他的連隊便傷亡了一半多,尤太忠也是渾身是血地被人擡下來的。
但還未等他緩過來,下一場戰鬥便又接踵而至。
雖然作戰很苦,但尤太忠還是憑藉着頑強的毅力挺過來了。
其實相較於戰場上的刀光劍影,更讓他感到困難的是不識字的痛苦。
因爲沒上過學,他連地圖都看不懂。有好幾次,他都差點傳錯命令,差點給部隊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後來連長在開會時,人家用筆記,他就用心記。每當他到總部接受任務,回來後便能直接口述出來。
全連幾個班,出發時間、地點,經過哪條河、翻過哪座山,事無鉅細,他都能說得一清二楚。
連長得知後,表揚他做事認真。但尤太忠卻道:“這都是被沒文化逼的,打仗是要死人的,一絲一毫都不能馬虎!”
這也讓他深刻地意識到,作戰不能只憑一腔孤勇。他還要學好文化知識,踏踏實實的,一步一個腳印慢慢來。
之後,他不顧上級的挽留,堅持進入紅軍大學政治連學習。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學習後,他的文化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永生難忘的回憶
1934年,擔任連指導員的尤太忠踏上了漫漫長征之路。那時的他雖然只有17歲,但他卻表現出了一個軍人的擔當與毅力。
對於他而言,長征這段回憶是他戎馬一生中最慘痛的回憶。他所在的部隊共走了三次草地,尤太忠的連長也換了一個又一個。
第一個連長在草地上捱了敵人的冷槍,犧牲了;第二個連長在打田水鋪時,爲了掩護尤太忠撤退,也犧牲在了敵人的槍口下。
第三個、第四個皆是如此。尤太忠看着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下,心中既悲痛又絕望。
他曾一度想放棄,但看着身後還站着這麼多戰士,他又不忍心拋下。最後,他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
在寒冷又空曠的草地上,戰士們沒東西吃,也沒有棉衣穿,走着走着就會凍死一個、餓死一個。
尤太忠作爲幹部,便一直省着自己的糧食。每次一有戰士走不動了,他就將自己的糧食分給戰士吃。但也並不多,只有半碗炒麪。
最後,實在沒得吃了,他就直接將自己的馬打死了。炊事員將馬肉洗了洗,拿鹽水泡一泡就分給了戰士們。
而尤太忠卻只拿了一塊馬皮,將肉全都留給了戰士們。
就這樣,大家憑藉着頑強的毅力,終於從吃人的草地裡走了出來。整個連隊從一開始的106人,減員到53人。
這段經歷在尤太忠心裡烙下了深深的印記,他始終忘不了那些倒在半路的戰士們。
從那以後,他便一直將戰士們放在心上,對他們百般呵護。
愛兵如子的將軍
在解放戰爭時,他擔任中野六縱16旅旅長。
1947年,根據中央的安排,中原大軍決定向大別山進發。要想進山,就要先渡過汝河。那時對岸有阻敵,身後有追兵,形勢一時非常危急。
緊要關頭,六縱政委杜義德找到尤太忠,讓他先渡河抵擋對岸敵軍的火力,掩護大部隊過河。
但尤太忠一聽,立即怒了:“我們已經連打了三場阻擊了,傷亡這麼大,還讓我們旅打頭?”
杜政委則爲難道:“這是劉鄧首長親自安排的。我知道你有情緒,但眼下也只有你們旅能靠得住了。你放心,等打完你缺多少兵,我給你補多少兵。”
尤太忠卻嘆了口氣。他不是心疼自己的部隊缺人少人,只是不願意自己的將士們再流血犧牲。
這畢竟是上級的命令,再有怨氣,他也要爲大局考慮。之後,他便接下了這個任務。
戰鬥打響後,尤太忠將自己的指揮所設在了距敵只有兩裡的地方。敵人的炮彈多次打下來,但他始終不躲不退,堅持與戰士們站在一起。
這場仗持續了一天一夜,16旅將中原局掩護過來了,將野司、縱隊全都掩護過來了,自己卻傷亡了兩千多人。
由於戰事吃緊,犧牲的將士們只能用毯子一卷,埋在了一起。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纔將他們一個個移入烈士陵園。
經歷過這麼多次生死戰鬥,尤太忠早就與部隊、與戰士們融爲一體。在他心中,他最虧欠,也最心疼的就是這些戰士。
1986年,爲了紀念長征勝利50週年,總政向廣州軍區下達了表演《北上》話劇的任務。
尤太忠也非常注重這件事。爲此,他還特意將劇本看了三遍。然而,看完後他卻大失所望,最後直接氣道:“不管是誰的指示,我們都不演!”
他之所以會如此生氣,是因爲他認爲劇本對部隊藝術加工得太嚴重,與實際情況相差甚遠。
雖然他能理解導演和編劇這樣做,是想吸引大衆的眼球,但他還是不願隨意改變史實。
因爲那些事情都是他親身經歷的,戰士們流過的血和汗也是真真實實存在過的。
任意的更改都是對戰士們的一種不尊重。
上級得知他的想法後也表示了理解。在他的堅持下,廣州軍區並未參演這部話劇。
或許正是因爲經歷過那個艱苦的年代,尤太忠將軍纔會對部隊有如此深厚的情懷。
他戎馬一生,將自己所有的心血都付諸給了部隊和國家,值得我們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