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婦肌腱斷裂、肱骨壞死 肩痛到無法拿筷子 靠1手術重拾健康

反式人工肩關節的球狀設計是安裝在肩胛骨的肩盂上,與人體原本關節相反。(員榮醫療體系提供/葉靜美彰化傳真)

70歲婦人右肩三根肌腱斷裂,肱骨也已壞死,員生醫院骨科姜良諭爲婦人進行反式人工肩關節置換手術。(員榮醫療體系提供/葉靜美彰化傳真)

彰化1名70歲婦人右肩因疼痛而無法拿筷子吃飯、洗頭,更影響其睡眠,打止痛劑也沒用,檢查發現右肩旋轉肌腱斷裂嚴重,肱骨也已部份壞死,接受反式人工肩關節置換手術,術後已能拿筷子吃飯,晚上也能好好睡覺。

婦人從去年初開始右側肩膀痛,沒辦法拿筷子吃飯,也無法舉手洗頭,甚至連上廁所脫褲子都要用左手,晚上常痛得無法入睡,她先到某醫院求診,注射含類固醇的止痛劑,打了2、3個月卻未改善,也到另2家醫院就診,還是沒改善,由於還要照顧中風9年的兒子,只能咬牙硬撐,後經人介紹纔到員生骨科治療。

員榮醫療體系員榮醫院骨科姜良諭醫師表示,患者主述晚上會痛到醒來,肩膀活動角度也越來越受限。之後安排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她的旋轉肌腱已經斷裂,肩關節內也出現積水,甚至肩膀肱骨頭也出現部份壞死。根據經驗,這類患者只進行肌腱修補手術效果有限。因此,爲她選擇進行反式人工肩關節置換手術。

姜良諭說,反式人工肩關節置換手術與傳統人工肩關節的差異在於其結構設計是相反的。活動方面,它不像傳統人工肩關節那樣依賴旋轉肌腱的功能,而是能夠讓患者自行活動。原本球狀的關節結構應該位於肱骨頭上,但這款反式人工肩關節的球狀設計則是安裝在肩胛骨的肩盂上。

婦人在今年初手術,上月回診,肩膀上舉角度從原本僅能舉到約30-40度,提高到90度,姜良諭說,根據經驗,這類患者術後經2至3個月復健,通常可以舉高到 120 度甚至更高角度,婦人術後疼痛改善許多,已能拿筷子吃飯,晚上也能入睡。

姜良諭提醒,如果肩膀持續疼痛,甚至夜間疼痛加劇,並且上舉角度越來越受限,建議及早就醫檢查與治療。在初期症狀較輕時,可透過再生治療或注射治療即可獲得初步緩解;情況嚴重的患者需要微創關節鏡肌腱修補手術恢復功能。如果病情發展到關節變形甚至壞死,則可能需要考慮反式人工肩關節置換手術,重新恢復肩膀功能。

姜良諭說,根據文獻,頻繁或長期使用類固醇可能讓肌腱與韌帶變脆,增加撕裂風險,特別是肩膀部位,過度注射可能導致旋轉肌腱受損或斷裂,嚴重還會導致肱骨頭部份壞死,使疼痛與活動受限問題惡化,與類固醇劑量、使用時間及個人體質有關,因此建議不要一味依賴類固醇注射來緩解肩痛。

若肩痛持續,姜良諭說,可考慮物理治療、肌力訓練、口服消炎藥,或選擇PRP(富含血小板血漿)注射、高濃度葡萄糖水注射等增生治療,必要時使用類固醇,應遵循醫生指導,避免頻繁注射,每年不超過2次,並搭配適當復健,定期檢查以監測骨骼與關節健康,減少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