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成思覺失調病友未規律服藥 恐錯過黃金治療期

國內約有14萬名思覺失調症患者,但高達6成病友服藥不規律,恐導致病情反覆發作。(王家瑜攝)

臺灣精神醫學會提供簡易量表,民衆可自我評估15項思覺失調症前驅期症狀。(臺灣精神醫學會提供)

國內約有14萬名思覺失調症患者,但高達6成病友服藥不規律;目前國際及本土治療指引皆建議優先使用長效針劑,持續穩定大腦功能。臺灣精神醫學會也提醒15個思覺失調症前驅症狀,鼓勵民衆及早發現大腦生命的警訊,把握髮病最初的5年黃金治療期,積極勇敢就醫。

思覺失調症是「思考能力」和「知覺功能」失調的精神疾病,國內盛行率約0.6%,約有14萬名患者。臺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蔡長哲指出,中斷藥物是最常見的復發原因,且中斷藥物時間越長,病人在住院比例越高,根據健保署資料,6成思覺失調症患者會少吃藥或不吃藥。

臺灣精神醫學會秘書長陳亮妤指出,思覺失調症每一次發病都會對大腦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應把握髮病後5年黃金治療期;如果未能及早且持續治療,反覆急性發作會導致大腦功能持續惡化,早死風險是一般人的2到3倍。

陳亮妤說明,目前思覺失調藥物分爲口服和針劑兩種,長效針劑是治療新趨勢,可提升病人用藥順從性、降低中斷治療率。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和臺大醫學院今年5月發表最新研究,首次住院的思覺失調症患者出院後接受長效針劑治療,相較於口服藥物治療,可降低15到20%的再住院率。蔡長哲也指出,長效針劑可降低4成急診風險、6成住院風險、6成4半年內再住院風險、4成死亡風險。

健保署自今年起編列27億元獨立預算,鼓勵臨牀醫師針對合適個案優先使用長效針劑,改善高風險病人病情不穩定及未規則回診的情形;根據健保署統計,今年第一季使用人數比去年同期增1成。

早期診斷也是治療思覺失調症的關鍵。臺灣精神醫學會公佈最新臨牀指引,民衆可以透過簡易量表自我評估,15項問題中如果有8項或超過回答「是」,或是3題以上回答「是」且包含第1、2、15任一題,可能是思覺失調症的警訊,應儘速找精神科醫師評估,避免延遲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