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歲婦持續發燒沒胃口檢出「肝膿瘍」 醫:恐增大腸癌風險
69歲婦持續發燒沒胃口,送醫檢出「肝膿瘍」,醫:恐增大腸癌風險。(示意圖/AI生成)
一名69歲女士,因持續發燒、食慾不振,到醫院檢查診斷出由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引起的「肝膿瘍」,接受治療後感染獲得控制,透過胃腸科醫師協助進行大腸鏡檢查,發現早期大腸癌,轉介至大腸外科順利完成手術,病情得以早期控制、恢復健康。
臺北榮總感染科主任林邑璁最新研究指出,得到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引起的「化膿性肝膿瘍」,高比例帶有大腸病變,呼籲感染肝膿瘍病人,尤其是年紀50歲以上高危險羣,務必接受大腸鏡檢查,及早發現大腸癌或及時切除腺瘤性息肉。研究成果已發表於今年美國感染症醫學會年會。
北榮臨牀統計,自2011至2023年共13年間,有112名感染化膿性肝膿瘍病人接受大腸鏡檢查,其中有4成(45名)發現大腸癌前病變腺瘤性息肉、1成(12名)確診大腸癌,顯示化膿性肝膿瘍與大腸癌有高度關聯。
林邑璁說明,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引起的化膿性肝膿瘍,是臺灣常見的地方性疾病,推測是因肝膿瘍病人腸道中潛在異常,使得在腸道移生的克雷伯氏肺炎桿菌,移行至肝臟造成化膿性的病變,讓許多不具有肝膽病變的人得到肝膿瘍。
林邑璁呼籲,感染化膿性肝膿瘍、尤其是年紀大的病人,在感染急性期治療病況穩定後,務必接受大腸鏡檢查,行大腸鏡檢查,查看是否有大腸黏膜的病竈,早期發現癌症或早期切除腺瘤性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