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的這張高考光榮榜,爲啥讓一羣家長吵翻天

距離考查成績放榜沒幾天了。

說到光榮榜,大部分人腦中浮現出的一定是大紅底子、醒目的字體、一張張神采奕奕的照片,外加“高攀不起”的分數……有些學校的光榮榜上,還會讓學霸們寫上心得體會。

最近,一份2016年廣東某中學的高考光榮榜又被扒了出來,因爲畫風另類的“獲獎感言”再次火出圈。隨便貼幾張給大家體會一下——

原本嚴肅正經的“登榜感言”,結結實實地落在地上,變成了讓網友們會意一笑的段子,卻引起一些家長的不滿,他們認爲:登上光榮榜的學霸應該以身作則正面引導,不能在這種公共輿論場裡嬉笑怒罵。

“我其實不喜歡寫一些很正規、很正面的話,現在就是你要敢想,要敢做,要敢於創造。這樣我覺得更符合現在社會發展的需要。”某位上榜學生在接受採訪時說出了心聲

這番話能否代表主流觀點暫且不論,學校的包容精神首先值得肯定——倘若校方統一給出固定模式,例如只能摘抄名言警句,那光榮榜上的“感言”只能流於形式,索然無味,當然也起不到激勵和警醒的作用。

而那些提出質疑的家長,怕是陷入了一個邏輯誤區:成績好的學生,就必須要開口偉光正,有禮有節,更有責任變成一座燈塔爲其他學子指引方向……

這不是道德綁架是什麼?

被知識武裝的頭腦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當前大環境下,比“學習力”更可貴的素質,恐怕就是“幽默感”了。

寫到這裡一定會有人繼續質疑:幽默感有毛線用?

確實,這是一種“看似沒什麼了不起,實際卻那麼了不起”的技能。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艾略特·阿倫森曾做過一個實驗,他把“才能”、“犯錯”這兩個詞相互組合,呈現出類人,然後讓參與實驗的被試者進行好感度評分

第一種人,有才能,但不小心飲料打翻了;

第二種人,有才能,同時沒有出錯;

第三種人,才能平庸,也不小心把飲料打翻了;

第四種人,才能平庸,沒有出錯。

統計了大家這4類人的印象評分後,阿倫森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結果:給人留下印象最好的,不是表現完美的第二種人,而是那個有才能但犯了小錯的第一種人;讓人印象最差的是第三種人。

阿倫森通過這個實驗告訴了我們:小錯誤反而會使有才能人的人際吸引力提高。而由此延伸出的自嘲,作爲幽默感的內核也是一種讓自己看起來更有意思的能力

“有意思”仨字兒看起來簡單,卻少有人能配得上這個標籤。

幽默對生活解構

我們常說喜劇的內核其實是悲劇,舞臺上喜劇演員荒誕的表現,其實是對現實壓力的一種解構與釋放。

相聲演員說哪些段子時臺下笑聲最多?盤點一下不難發現,越經典的相聲,越是將平時敢怒而不敢言的事通過嬉笑怒罵表現出來,還能引發思考的作品。

正如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所說:“幽默就是用最輕鬆的話語,說出最深切的道理,在表面上感到很可笑,如果繼續往深層挖掘,便會從心底裡會心一笑。”

精神分析學派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爲幽默是一種用社會許可的方式表達自己被壓抑的思想:我們的內心並不是完全自由的,無時無刻受到意識的影響。很多心理問題也是由於潛意識與意識的衝突,本我與超我的衝突導致。這種衝突平時並不會被意識到,通常我們會不自覺地用防禦機制來減輕精神壓力

防禦機制有許多種,最常用的就是壓抑——將痛苦的經歷從意識中排除抑制到潛意識,暫時性地忘卻。然而,這種防禦機制是要耗費大量心理能量的,長期使用甚至會出現心理疾病

而幽默和昇華是少有的兩種利於心理健康的防禦機制。遇到挫折後,將自己內心的痛苦通過合乎社會倫理道德的方式表現出來,而不是單純的壓抑、否認。

同樣還是蕭伯納的例子,有一次他被冒失的年輕人撞倒在地,十分狼狽,卻站起來拍拍身上的灰土,以一種惋惜的神情對騎車人搖頭說道:“年輕人,我看你運氣還不是太好,要是把我撞死了,就可以名揚四海了。”一場虛驚就這樣被他化解於無形之中。

習慣用幽默來解構生活煩惱的人,更有能力掌控自己的生活,成長中遭受的心理困擾也會越少。

幽默感是頂級的高情商

想象一下這個場景,你考了高分特別想發朋友圈炫耀一下,該如何得體的組織語言編排文案?太過了肯定會被暗地裡罵成篩子,太收了又喪失了“炫耀”的意義。

幽默感可以很好地化解這個問題,既能滿足自己炫耀的願望,又不引起周圍人的反感。比如上面那位“廣告位招租”的同學,短短五個字化解了高高在上的疏離感,既別具一格出了風頭,又給人一種親近灑脫的印象。

這就是幽默感帶來的雙贏。感受一下這兩種話術——

低情商:學渣們快來挑戰我!

高情商:廣告位招租~

沒有人願意整天和牢騷滿腹、一身負能量的“祥林嫂”在一起,這種人最終只會自證預言,讓周圍人避之不及。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就是這個道理。

而具有幽默感的孩子,總能憑藉自己機智的話語創造出輕鬆愉快的氛圍,他們往往能在三言兩語之內就拉近與他人的距離,消除彼此的防備和隔膜,同齡人也更喜歡和有意思的孩子呆在一起,可以說,幽默是一種高超的交友藝術。

先有安全感,再談幽默感

低自尊的人沒有心理能量自嘲,敢於自嘲的人通常都是自信的。有的人被別人開了玩笑,也只是聳聳肩一笑而過,有的人則可能在心中默默記仇。這種差別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原生家庭的養育方式。家庭環境越安全,孩子越能發揮幽默的天性。

什麼樣的家庭環境才能被稱爲安全的呢?

首先,犯錯不僅沒有關係,甚至是被允許的,不會擔心會得到糟糕恐懼的結果。成長本來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

其次,家庭成員都可以自由談論自己的感覺,允許每個人接受我就是我,而不是因爲我的表現和成就。越是感受到平等和被尊重的氛圍,孩子就越容易成爲高自尊、高自信的人。

此外,我們在和孩子相處甚至批評他們時,也不應該吝嗇使用幽默感,這樣孩子纔能有更輕鬆的心態去探索廣闊天地。

前蘇聯著名詩人米哈伊爾·斯維特洛夫就是用幽默方法教育孩子的高手。有次他剛進家就發現一家人慌作一團,母親正在打急救電話,原來小兒子舒拉別出心裁喝了半瓶墨水。詩人明白墨水是不至於使人中毒的,因此一臉輕鬆地問兒子:“你真的喝了墨水?”

舒拉得意地伸出滿是墨水的舌頭,做了個鬼臉。詩人並沒有發火,從屋裡拿出一疊吸墨水的紙來,對兒子說:“現在沒別的辦法了,你只有把這些吸墨紙使勁兒地嚼碎吞下去了。”

一場虛驚就這樣被一句幽默話給沖淡了,在全家的嬉笑中結束。舒拉原想以此成爲家中的焦點人物,但是未能如願。此後他再也沒有犯過類似出風頭的“錯誤”了。

維護孩子的情緒健康,當下已成爲越來越多父母的共識,而幽默感的培養正是情感教育的一部分。一個擁有充沛幽默感的孩子,是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的多重體現。

幽默感看似無關功利,卻是每個人成長道路上柔軟又犀利的武器,是一個人與世界相處,與複雜和解的能力。

對於那些叛逆又淘氣的熊孩子,幽默感可以讓他們直面自己的不完美,活得更加通透;

對於那些習慣了優秀的好孩子,幽默感也是他們展現內心優越感最高明、最善意的手段。

作者簡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學碩士,資深心理教育工作從業者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家長會了麼,本站旗下反焦慮反套路雞湯親子教育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