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保潔閃婚20歲霸總,這麼癲的短劇咋就能硬控中老年人?

衆所周知,關注我們這個賬號的大多數都是青年人,而且是對互聯網前沿比較感興趣的一線網絡衝浪選手。所以理論上大家對網上這些彎彎繞繞眼睛還是很亮的。

但我是萬萬沒想到,雖然我自詡洞察賽博萬象,但國慶回來纔沒幾天,家就被偷了。。。

沒錯,家族羣裡因爲看短劇吵起來了,老叔一個月爲了看劇花了幾千塊,這個月退休金都乾沒了。

剛開始我真是納了悶了,老叔是開了 HBO 年費還是 Netflix4K 啊,啥劇特麼的這麼值錢,完事人家發過來一看我又傻眼了:

老太閃婚嫁入豪門,新老伴扮豬吃虎的總裁爽文。。。

上網搜了一圈,得,震驚了,跟我一樣感觸的網友還不少,小地瓜上有網友吐槽,九月份她家裡老太太就花了六千多。

但這還不算多,評論區還有高手,花了近一萬看短劇的老爺子都大有人在。

甚至還有網友琢磨起了劇本,想着把一個離譜碉堡的劇本怎麼改成更抽象甚至懸疑的。

前段時間甚至環球時報也專門報道了這種,半夜氪金刷劇的 “ 網癮老年 ” 。。。

有一說一,記憶中以前能讓咱爹媽整晚追的劇,好像都是《 大宅門 》《 雍正王朝 》這類正劇,沒想到現在這類爽文短劇也攻陷爹媽的心智。。。

於是本着不看不知道的求知慾,我去研究了下。

經過逐幀分析,多次皺着眉頭看完後,我感到一陣索然無味。

因爲從本質上來說,這類短劇在製作方式上跟之前面向年輕人的劇本並沒有明顯區別,無非也就是簡單粗暴的邏輯,一兩集就扔出一個爽點,靠扁平化的人物和反轉來推動劇情。

舉個例子,酒店大堂經理阿姨,相親遇到假扮出租車司機的百億富豪;工地買盒飯的大姨,遇到裝作空調修理工的董事長,幾乎所有的劇本都諸如此類。

套路上也相當雷同,就是把前幾年刷屏的龍王歸來、霸總逆襲換成了中年富翁,女主則都是出身微寒但心地善良的白蓮花人設,圍繞這個女主被百般刁難受盡鄙視來展開,最後無一例外都靠扮豬吃虎的男主發動能力,出手拯救,完事在一通反轉再反轉的劇情中走向大團圓結局。

不過嘛,畢竟這裡主角是中老年人,再加上二婚的設定,這裡的人物關係比年輕人短劇要複雜的多。。。

爲了在一衆劇集中脫穎而出,一些劇集開始刻意製造誇張吸睛的反差衝突感,來敏銳捕捉中老年羣體的關注,劇情演繹甚至到了“ 狗血 ”的程度。

就拿最近剛上熱搜的《 保潔老媽無極歸來 》來說,第一集就是 27 歲霸總和 45 歲保潔的一夜情,然後對保潔女主猛烈追求,被網友吐槽說是“ 27 歲霸道總裁愛上絕經的我 ” 。。。

而在兩方親屬都見面之後,才發現男主爸媽是女主同學,女主兒子是男主同學( 也是個霸總 ),至於結局,原來身爲保潔老阿姨的女主纔是真正的 “ 世界首富 ” 。

我只能說這內容簡直是集短劇反轉、甜寵、大女主之大成,用網文世界數十年迭代出來的爽點把控,痛擊中老年觀衆的認知,沒經歷過網文時代的長輩們哪見過這場面。

事實也證明,這種跨代的爽點打擊確實效果不錯。

編輯部某位同事的母親蔡大姐,就一直沉迷於各種短劇,她告訴差評君: “ 短劇確實好看,之前的電視劇( 劇情 )太慢太費時間了,現在已經沒啥心思能看下去了。 ”

另外她還表示, ” 這段時間,確實刷到不少老頭老太主演的短劇,但在劇情上,和之前流行的那些沒啥差別,就是突然結束,然後不充錢就不給看。 ”

就拿抖音上爆火,現在已經超過 20 億播放的《閃婚老伴是豪門 》來說,前 29 集免費後 40 集收費,單集兩塊、整套 28.6 元。這個劇組的劇本監製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這是聽花島春節後最掙錢的一部短劇,充值總額超 3000 萬元。

聽花島你可能沒聽過,不要緊,你肯定知道聽花島背後的操刀者是誰:曾經公衆號行業的頂流,現在轉戰短劇,大家的老熟人——咪蒙。

不過有一說一,豪門老伴還不是他們唯一的爆款。自從 21 年開始轉戰短劇以來,他們團隊迅速迎來第二春, 2024 年度短劇充值榜前兩名都是他家的,每個的營收都已經過億,最近更是靠《 我在長征路上開超市 》被各大媒體追捧。

然而實際上,這種中老年口味的短劇也不是他們聽花島先開始做的,不說去年,今年 4 月份時候就已經有類似的了。

但不一樣的是,豪門老伴可要比它們賺的多。一方面,聽花島畢竟是正規軍,廠牌出身,憑藉精良的製作水平,主角自然的演技以及服化道上相對考究,再加上上更強的宣發能力,所以很容易做成爆款。

另一方面,他們的營收方式改成了端原生,相當於這短劇自己就有平臺賬號,用戶點進去就能付費看,省去了從平臺跳轉小程序或者應用的步驟。這樣一來製作方就只需要給平臺交點服務費,賺到的多數都能落袋爲安。

在一份《 中國微短劇市場發展研究報告 》中,差評君看到說:45 至 64 歲的中老年用戶羣體,爲微短劇買單的付費行爲要更活躍,超過了市場整體平均水平。

而聽花島,可以說是吃到中老年短劇第一桶金的人。

同行虧錢不要緊,同行賺錢自己沒跟上才最揪心。看着聽花島靠這個爆賺,這股風開始迅速吹向其他短劇製作商。

例如《 閃婚媽媽 》和《 閃婚 50 歲 》這倆劇本都跟一個媽生的似的,除了演員和場地,別的都一模一樣,但這絲毫不影響它倆都成了爆款。

隔壁知危編輯部,最近就採訪到了一位短劇平臺合夥人,提到銀髮短劇時,他承認現在不少人都開始跟風佈局。

一方面,年輕觀衆畢竟衝浪技術嫺熟,會通過各種手段來找資源、跳廣告,中老年人就沒接觸過這些,所以成了主要付費對象;另一方面,中老年演員的從業時間長、臺詞功底好,一部 80 集的劇 6 周就能拍完,而且要價還更低。

然而,他並不認爲所有人都能成爲上面那種爆款。 “ 現在每天上新大概三、四十部劇,很多光看名字就是那種中老年劇,但最後能跑出來出現在熱力榜上的也就幾部,所以我判斷這個賽道目前已經不太合適做了。”

就算做出來,這類充值都過千萬的劇都可能要審價值觀。他透露到,現在已經有監管聲音說這種題材不能做老少戀。

差評君認識的一位橫店短劇製作方,內部相關人員基本上也是這個態度。

雖然做中老年短劇的人好像變多了,但這股風潮並沒有對行業圈子產生影響。面向年輕人、特別是女性向的劇集,仍然是他們工作的重點。

在 DataEye 短劇熱力榜上,我們發現這裡的數據也印證着這些行業內看法,儘管榜單首位是中老年向,但整體排行中這類題材並不佔絕對多數,女性向、情感類實際上還是更多。

因此,在行業內,許多人將中老年短劇視爲一個細分市場,而不是覺得整個行業爲這點事都來個大調頭,大規模轉向中老年人。

畢竟,市場多樣化也是個常態,這種變化以後是不是會帶啥更嚴重的影響,起碼現在大家觀察到的是,影響不大。

除了行內人不太看好,社會輿論層面對中老年短劇也比較擔憂,在公衆輿論平臺上,不少年輕人也對這一現象發出指責。

但在差評君看來,雖然業內人覺得中老年人看短劇這事沒啥大不了,但輿論上的指責就有點過了說實話。有一說一,這裡面實際上也隱含着大家對中老年人的疏離。

這麼說吧,這些中老年人並不是不上網,而且在互聯網上的規模比大家想象的要多。

QuestMobile 發過一個《 2023 銀髮經濟洞察報告 》,說我國銀髮人羣用戶規模已達到 3.25 億,全網佔比已經達到 26.5% ,也就是說每 4 個網民中就有一位中老年人。

而他們上網是在看什麼呢,答案也很簡單,就是短視頻。銀髮人羣 App 使用偏好榜單 TOP10 中,前 5 名全是短視頻 App,整體瀏覽內容上,短視頻佔到了 59.2% ,接近六成。

以前我們總覺得,長輩們的愛好應該是喝茶、釣魚、下棋、遛鳥,或者聽戲、種菜、廣場舞、帶孫子。其實這只是個刻板印象,符合這些傳統的並不多,拿我身邊的經歷來說,很多上網的老人,反而更喜歡看短劇。

往深了講,這種邏輯實際上和年輕人看短劇一樣的。年輕人面對工作、家庭等壓力,短視頻提供了瞬時的刺激,幫助他們緩解焦慮。

長輩們雖然有些已退休,但生活中的焦慮同樣存在。他們還要面對身體衰老、朋友離世等現實,時刻提醒着生命的有限。很多人揹負着未實現的夢想和遺憾,卻往往沒有人傾聽他們的故事。

當現實無法承載夢想時,虛擬世界成了最好的安慰劑。所以他們愛看短劇這個現象,其實是普遍且正常的,他們確實有這個情感需求。

然而更要注意的是,儘管這些短劇能輕鬆抓住中老年人的注意力,但也讓他們容易成爲一些不法分子的目標,市場上也衍生出了一些針對他們的骯髒操作。

今年五月中消協就警告過,有些製作方專挑離奇誇張的劇情剪成切片,瘋狂推送,老人們一看就停不下來,完事利用小程序誘導開通免密支付,自動播放下一集,然後偷偷扣費;還有的小程序讓衝 “ 看點 ” 、 “ 金豆 ” 之類虛擬道具、包月會員,結果並不能播放甚至要二次付費解鎖,黑貓投訴上跟短劇相關的投訴已經超過了上千條。

想想看啊,退休後的大爺大媽,辛苦一輩子終於能放鬆了,看個短劇樂呵樂呵也是天經地義嘛,可偏偏有人盯上了這點娛樂,套路搞得花裡胡哨的。

老人們想看劇,是他們的娛樂需求,平臺和監管也得多操點心,讓這份快樂少些套路多些真誠。

畢竟嘛,誰都不想看見中老年人成 “ 靶子 ” 的事總上新聞,辛苦一輩子了,別讓他們的 “ 棺材本兒 ” ,成了別有用心者的贊助費。

撰文:納西

編輯:江江 & 面線

美編:煥妍

圖片、資料來源: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24年第一季度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

QuestMobile:《2023銀髮經濟洞察報告》

知危:連刷3天老年短劇,我明白了爲啥它能讓退休阿姨氪金上億

娛樂獨角獸:“千萬粉網紅”秀才封號:被冷落的中老年情感與被忽視的銀髮市場

DataEye,澎湃新聞,財聯社,環球時報等,圖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