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Young 2024】領路人江振誠:創作要追求的不是新,而是突破
江振誠提出他對新世代的建議:「所有的創新都來自傳統,所有的創作也都來自情感跟感官的連結。在創新前,必須先了解歷史,要知道未來,必須要先爬梳過去。而味道要先理解好吃、滿足好吃,才能夠更好吃。」 圖/RAW提供
身爲華人圈唯一橫跨米其林、世界50大最佳餐廳及世界百大主廚榜的大神,江振誠自20歲隻身前往法國,從削馬鈴薯的助手做起,到親手歸還米其林、關上被《The New York Times》譽爲10間最值得飛往的餐廳Restaurant ANDRÉ大門,返回臺灣開設RAW,從此改變臺灣味定義和環境;他不斷「歸零」的行動持續啓發許多年輕世代主廚的廚藝之路,其中也包括香色主廚邱一中。
從料理中感受到他的起承轉合
作爲第三屆500Young餐飲類得主邱一中的領路人,江振誠表示,「在臺灣,像邱一中這個世代,過去這十年,幾乎是看着Chef Andre的料理長大,也可能從一開始就深受RAW影響,接觸臺灣在地食材概念。」
江振誠回溯首次關注邱一中,是2022年底聖沛黎洛年輕廚師競賽時,「那時我就覺得他做的東西很純粹。」後來2023年,因國外友人訪臺時約江振誠去香色吃飯,「那時我就發現,不管是他先前比賽時做的菜,抑或從香色端出來的料理,邱一中所說的、跟他做的事,是具有連貫性,他的想法跟態度一直都沒有跑掉,也一直維持自己的節奏思路,且謙虛內斂,是臺灣新世代裡極爲難得的料理人。」
尤其當市場上出現各種大同小異的料理時,邱一中的料理便愈發清晰可辨,「他不會刻意告訴你用了哪些技法、食材,而是內斂的展現。所以我第一次嚐到,就像在看電影時,理解導演想傳達的概念、爲何這樣拍攝;因爲我懂他的起承轉合,而且他想詮釋的每樣東西都能胸有成竹的去掌握、駕馭與執行。」
專注做自己的東⻄,找到個人獨特性
此外,面對臺灣味,江振誠認爲,「我們終於知道自己長什麼樣子,有自己組合味道的方式,但如何讓其更具國際化,必須先思考國際上所理解的美該具備哪些條件,從自己的文化裡去找到符合國際規格的臺灣味,才能做出差異,和真正的擴散出去。」
爲此,江振誠也提出他對新世代的建議,「所有的創新都來自傳統,所有的創作也都來自情感跟感官的連結。在創新前,必須先了解歷史,要知道未來,必須要先爬梳過去。而味道要先理解好吃、滿足好吃,才能夠更好吃。」
想想「10年、20年前的餐廳,幾乎不會有人想仿效他人或追求當下流行,每個人都專注做自己的東西。」因此他也期許年輕主廚要能聚焦在個人的獨特性,「因爲創作我們要追求的不是新,而是突破;如果這件事情沒有突破,那我們就專心把本質做好,不要標新立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