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歲“抗癌”醫生去世!這4種胃病有癌變風險,要當心
近日,#抗癌東東去世# 的消息登上熱搜,引發大家關注。他生前是一名醫生,在與胃癌抗爭4年多後離世。
43歲“抗癌”醫生胃癌晚期去世
2024年4月26日,“抗癌東東”的家人通過其社交賬號宣佈:抗癌醫生“東東”在家中離世。
根據其個人賬號,他生前是一名醫生,於4年前確診了胃癌晚期,中間經歷過3次復發。他生前努力抗癌的經歷,鼓勵了很多癌症患者。
4月22日,抗癌醫生“東東”發佈動態,稱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在倒計時,但他還是想活得更有意義,他說他想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愛自己想愛的人,儘自己該盡的責任。他說:“我沒有生命的長度,但我可以拓 展寬度”。 ①
40歲左右正值壯年,罹患胃癌令人惋惜。 值得注意的是,從媒體報道中我們不難發現,年輕胃癌患者的數量確實在增多,這一現象值得我們深思與警惕。
當心!這4種胃病有癌變風險
現在不少人的胃,或多或少有些毛病,雖然大部分無傷大雅,但浙江省腫瘤醫院提醒,當出現這4種胃病時,需要提高警惕,可能發展成癌:
1.慢性萎縮性胃炎
主要表現爲胃黏膜腺體萎縮和減少,常伴有腸上皮增生或黏膜異型上皮增生,可出現癌變。
2.胃潰瘍
患有胃潰瘍的人會胃痛、反酸、噁心等,嚴重時還會胃出血、胃穿孔、潰瘍癌等。
3.胃息肉
大多數息肉不會致癌,但胃腺瘤性息肉、大於2釐米的扁平息肉有較高的癌變風險。
4.殘胃
胃切除術後,胃黏膜會出現慢性炎症變化,患者可能在術後15~20年發展爲殘胃癌。 ②
胃鏡檢查。健康時報圖
從胃病到胃癌的4個報警症狀
作爲常見胃病之一的胃炎,很多人認爲並不嚴重。但其實從胃炎到胃癌有4個報警症狀要留意, 廣州市海珠區中醫醫院主治醫師陳錦繡2023年在該院微信公衆號刊文提醒:
1.無規律的上腹痛
胃炎的上腹痛程度較輕,但餐後會有比較明顯的脹痛,並伴隨打嗝、噁心等症狀;胃潰瘍的上腹痛有周期性變化,一般來說在飯後1小時左右會出現痛感,發作時痛感較強。
一旦上腹痛次數增多、程度加劇、無規律性,經過3個月常規治療仍未見好轉的就應警惕癌變的發生。
健康時報圖
2.出現食慾減退
可表現爲沒有食慾,或是進食後飽脹噯氣,厭惡肉食等。
3.出現嘔血與黑便
患胃癌時,若腫瘤僅僅破壞胃內小血管,常表現大便隱血試驗陽性;嚴重時,腫瘤侵犯大血管的時候,則會引起嘔血。
4.出現消瘦與貧血
因腫瘤在發展過程中會不斷地與人體爭搶營養,癌細胞會破壞消化系統,影響營養物質的攝入與吸收。因此會導致短時間內人迅速消瘦,體重明顯下降,還會出現貧血。 ③
養好胃,做好這4點
1.最好按時吃飯
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於康2018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提醒,腸胃最怕不守時、不規律的情況。若平時都是大概晚上6~7點吃晚飯,但某幾天因爲各種原因改到八九點才吃,過兩天又提前到5點吃,沒幾天又變成了九點十點吃,這樣就會造成胃的守時混亂。此時,胃液已經分泌了很多,但是胃裡面卻並沒有食物,導致胃液會直接侵蝕胃黏膜,時間久了就容易引發胃潰瘍。 ④
2.5種食物要少吃
《中國人羣胃癌風險管理公衆指南(2023版)》給出了遠離胃癌的飲食建議,可概括爲:5種食物要少吃,4種食物要多吃。 ⑤
【5種要少吃】
鹽、高鹽飲食
油炸、燒烤、醃製和煙燻食物
紅肉(牛肉、豬肉、羊肉)
酒精
菸草
【4種要適量多吃】
果蔬
全穀物
豆類
綠茶
健康時報圖
3.情緒也會引發胃病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劉婧2017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提到,高強度的工作及過大的精神壓力也會引發胃病,嚴重者可以出現應激性潰瘍。所以情緒調節也很重要,通過緩解壓力,改善情緒和睡眠,改善消化不良症狀。 ⑥
4.肥胖也會易發胃病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腫瘤內科主任醫師沈琳2013年在健康時報談到,隨着肥胖人羣的增加,患上胃食管反流的人越來越多,胃的近端反反覆覆被反流上來的胃酸刺激,患癌的概率明顯增加。所以,控制體重,不僅對預防心腦血管病上有益,還對預防癌症,特別是胃癌有益。 ⑦
精選
文章
本文綜合自:
①2024-04-27四川觀察《“抗癌東東”胃癌晚期去世,曾是醫生,患癌前後判若兩人》
②2024-04-26健康寧波《28歲女孩胃部全切!醫生痛心:這些習慣真的要改》
③2024-04-17浙江省腫瘤醫院《胃癌喜歡的這類食物,很多人愛吃!4類胃病千萬不要拖》
④2023-07-28 廣州市海珠區中醫醫院《科普警惕胃癌4個症狀,需及時進行胃鏡檢查》
⑤2018-11-16 健康時報《晚飯一定要按時吃》
⑥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上消化道外科醫師委員會,中國人羣健康風險管理協作組-胃癌專業組.中國人羣胃癌風險管理公衆指南(2023版)[J].中華醫學雜誌,2023, 103(36):2837-2849.
⑦2017-11-14 健康時報《八成早期胃癌症狀不明顯》
⑧2013-06-24 健康時報《防胃癌從點滴做起》
編輯:任璇審稿:魯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