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0億四川銀行迎新任黨委書記

本報記者 慈玉鵬 北京報道

近日,四川省婦女兒童中心官網一則消息顯示,省婦聯與四川銀行簽署“婦幼關愛工程”戰略合作協議。其中,行長鄭曄以四川銀行黨委書記身份出席會議並致辭。這意味着,鄭曄已接替該行董事長林罡被任命爲黨委書記。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鄭曄曾承擔四川銀行組建前期工作,2020年調入四川銀行任職行長,在與林罡搭檔過程中,四川銀行資產規模迅速擴張,年均增速超30%。伴隨着高速發展,四川銀行也面臨着資本充足率下降、不良貸款率波動等問題。

記者就鄭曄是否已接任董事長向四川銀行求證,截至發稿並未收到回覆。

新任黨委書記具工行背景

四川銀行2023年年報顯示,鄭曄任職四川銀行黨委副書記、董事、行長,四川省鄉村振興促進會第二屆理事會副會長(兼),四川省銀行業協會第十屆理事會副會長(兼),1974 年8月生,在職碩士研究生,東南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公共管理專業,曾任中國工商銀行寧波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中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曾掛任四川省財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在四川省財政廳工作期間,鄭曄協助分管金融資本管理處(省屬國有金融企業黨建工作處)、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省國有金融資本運營評價中心,並承擔四川銀行組建前期工作,此後調入四川銀行任職行長。

該行2023年年報顯示,林罡任職四川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政協四川省第十三屆委員會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曾任華西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投資銀行總部副總經理(主持工作),四川富潤企業重組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四川產業振興發展投資基金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四川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曾兼任涼山州商業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1月,林罡已滿60歲。據四川銀行官網信息,2024年12月24日,林罡仍作爲四川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到該行基層黨支部開展政策宣講、調查研究、聯繫指導等工作。

年均增速超30%

四川銀行成立於2020年11月7日,是以攀枝花市商業銀行和涼山州商業銀行爲基礎,引入28家投資者,採取新設合併方式設立的四川省首家省級法人城市商業銀行。

在林罡與鄭曄搭檔期間,四川銀行資產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20年年末,該行資產總額1369.18億元。2025年1月鄭曄在省婦聯與四川銀行簽署“婦幼關愛工程”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上表示,該行資產規模突破4300億元,年均增速超30%。已主動授信覆蓋21個市(州)超1萬億元,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資金支持超6300億元。

從營收看,2020年至2023年,四川銀行營收分別爲21.79億元、35.1億元、44.75億元和61.49億元,其中,2021年、2022年、2023年分別同比增長61.10%、27.47%和37.42%。從歸母淨利潤看,2020年至2023年分別爲3.27億元、6.2億元、9.09億元和12.95億元,近三年同比增長分別爲89.97%、46.59%、42.44%。

伴隨高速發展,四川銀行面臨一些問題。首先,資本充足率指標出現連年下降。截至2021年年末、2022年年末、2023年年末,四川銀行資本充足率分別爲26.17%、18.60%、15.83%,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爲24.96%、17.40%、14.65%,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爲24.94%、17.39%、14.65%,三項指標均處於下降狀態。四川銀行曾在2023年年報中指出,本集團資本充足率的變動原因主要包括:一是本年淨利潤增長帶動資本內生累積能力有所增強,利潤留存12.95 億元;二是本行處於發展初期,致力於服務實體經濟和地方經濟,支持貸款、債券投資等核心業務發展,風險加權資產較上年增長458.10億元,增速25.02%。

同時,從資產質量看,聯合資信評估股份有限公司發佈的相關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年末、2022年年末、2023年年末,2024年6月末,四川銀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爲1.59%、1.57%、1.46%、1.65%。同期,該行撥備覆蓋率分別爲319.93%、286.69%、311.27%、271.90%,呈現下降狀態。

聯合資信2024年9月在相關評級報告中表示,近年來四川銀行貸款規模快速增長,貸款客戶集中風險可控,同時客戶類型以國有企業爲主,客戶結構較好;但行業集中度相對較高,且存量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和關注類貸款佔比較高,相關行業貸款面臨的信用風險值得關注;信貸資產質量受成立前兩行存量貸款業務質量影響較大,但得益於清收、盤活力度加大,其關注類貸款佔比逐步下降,同時新增投放貸款資產質量良好,整體信貸資產質量較好,但仍需關注後續資產質量下遷情況,及其對撥備水平帶來的影響。

記者就經營情況與四川銀行確認,截至發稿並未收到回覆。

某國有銀行人士告訴記者,從行業看,受息差收入減少因素影響,銀行機構面臨一定資本補充壓力。銀行補充資本主要有幾種途徑。一是依靠利潤積累。但目前受淨息差收窄、銀行利潤增速放緩等影響,利潤積累補資本途徑面臨挑戰。二是通過新股上市或股票增發再融資。但目前上市銀行數量比較有限,大量中小銀行未能上市。三是發行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

上述國有銀行人士表示,對中小銀行而言,關鍵是應立足服務本地區實體經濟的初心和本業,切實提升競爭力和風險防控能力,在提升自身經營業績上面下功夫,通過利潤積累來補充資本。

(編輯:朱紫雲 審覈:何莎莎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