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破3億!春節最“寒磣”電影,卻讓全國人民痛快了
2天角逐,《第二十條》靠口碑逆襲。
關於《第二十條》的討論,一條接一條登上熱搜,被吸引的大批自來水,爭相在朋友圈安利。
關於《第二十條》的討論,一條接一條登上熱搜
其實,今年春節檔可謂神仙打架,電影豆瓣一開分,就是8分左右,《飛馳人生2》開分8.2,《第二十條》開分8.0,而7.8分的《熱辣滾燙》也貼近8分線。
今年春節檔電影豆瓣一開分就是8分左右
而其中,《第二十條》作爲鮮有的現實主義題材,在衆多主打喜劇勵志的選手裡,顯得似乎格格不入。
其實在上映前,就算有張藝謀及衆多票房保證,因爲主題過於嚴肅,很多人就不看好這部電影。
但《第二十條》用實力說明,老謀子果然還是老謀子。
有人感嘆,前一秒哭,後一秒笑,看個法律主題電影,居然比喜劇還上頭,張藝謀,可真有你的。
能把法律電影拍成喜劇閤家歡的人,也就只有國師。
“第二十條,是我電影裡笑聲最多的一次”
《第二十條》逆襲,也是張藝謀在春節檔的一貫操作。
在定檔之初,相比賈玲的減肥噱頭,沈騰+韓寒的回憶殺王炸,《第二十條》顯得相當低調,甚至“寒磣”。
在閤家歡的春節,公然亮出“法律”專業術語,再加上趙麗穎那張廣爲傳播的悲泣圖,很多人都質疑,《第二十條》到底適不適合春節去看。
趙麗穎悲泣圖
看片名,名字叫第二十條,乍一看讓人摸不着頭腦,連學法律的人或許都勾起了背法條的PTSD。
論搞笑,各種社會人物的宣傳海報,尤其是趙麗穎那張迎在風中的哭臉,跟搞笑似乎也是八杆子打不着。
僅從電影簡介上看,《第二十條》像極了妥妥的社會電影,甚至是那種看起來叫好不叫座的文藝片。
這種宣傳配置下來,不少影評博主,已經把《第二十條》pass出過年必看清單了,畢竟,誰也不想大過年的看完鬧心。
所以,這個電影能口碑逆襲,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
《第二十條》口碑逆襲,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
在對手衆多和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沒想到電影還是爆了。豆瓣開分8分,後續還有繼續拉昇票房的希望。
導演親口說,這是一部講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是“自己拍的電影裡,我覺得笑聲最多的一次”。
一個聽起來如此嚴肅的主題,張藝謀是怎麼變成喜劇閤家歡的?
就一個詞:極致顛覆。
《第二十條》裡,選用的故事牽涉3個案件、5個家庭,其中的人物形象又是跨越老中幼不同年齡段,涵蓋多樣羣體。
爲了讓案件不晦澀,電影的演員選角,也都自帶喜感。
比如馬麗,作爲受害者的家屬,卻因爲自帶搞笑氣氛,“活兒沒成怎麼走出成功的步伐了呢”、“我咋心這麼慌呢”,每隔幾秒出現一個笑點,總能讓觀衆不自主的笑出聲。
《第二十條》劇照
喬杉飾演的小賣部老闆,每透露一個秘密,就得朝檢察官要紅包,美其名曰“抽獎活動送中華”,沒想到最後送的卻是中華牙膏,還是酒店樣品裝的那種,幾句話就把市井氣演活了。
從小家到大家,小家負責調節氣氛,大家則充滿了悲憫情懷。
與其說是社會片摻點喜劇,更不如說是喜劇里加點社會議題,以“喜劇”這個老少咸宜的方式,在插科打諢中慢慢給觀衆拋出個嚴肅司法議題。
極致顛覆是電影裡最大的看點,也是觀衆不反感的原因,正是這些有條不紊的設計,讓張藝謀有底氣說出:
希望《第二十條》能走進千家萬戶。
無數影帝影后,竟都甘心做小配角
有看過的人說,《第二十條》像是現代版的《秋菊打官司》。
也有人說,片子裡大量的對話,巧妙程度有點像《讓子彈飛》。
同時,這部片子教育意義也很明顯,圍繞“正當防衛”的主題,電影意義不低於《我不是藥神》。
能在一部電影裡看出這麼多好片的影子,顯然《第二十條》有點東西,具備春節檔電影好看的必要條件:劇情的刺激、搞笑的痛快,主題的正能量。
這些點,確實是《第二十條》能夠逆襲的原因。
但刀哥覺得,它還有兩劑只有張藝謀能下的猛藥,讓電影更爆。
1、小人物也有高光時刻
從小人物生活的雞零狗碎中找到笑點,再找點高光,這事兒老謀子向來擅長。
張藝謀曾坦言,他喜歡《秋菊打官司》和《一個都不能少》等作品中的主角,因爲她們代表着陝西人的性格,“一根筋,很執着,不撞南牆不回頭,這種一根筋的行爲、一直堅持的固執,就產生了戲劇性。”
鞏俐參演張藝謀導演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
《第二十條》,同樣是繼續各種小人物上高光。
雷佳音飾演的檢察官,在自己生活一地雞毛時,還能頂住重重壓力,最終站出來爲生民請命。
楊皓宇飾演的張貴生,一直去上訪,目的就是爲了“討說法”。
趙麗穎更爲顛覆,本是一個普通的母親,在遭遇不公投訴無門時的爆發力與感染力,讓人忍不住一次次落淚。
趙麗穎在電影中遭遇不公投訴無門
他們都是小的不能再小的角色,聚在一起卻想幹一件大事:
探索正當防衛的合法性。
和去年的《滿江紅》一樣,這次的《第二十條》,同樣是集齊明星一條龍,多達21位實力派演員,包括《狂飆》、《漫長的季節》原班人馬;搞笑界頂流範偉、馬麗、潘斌龍等,各自代表故事中的一環。
《第二十條》劇組合影照
雖然看起來是大雜燴,但單拎出來每一個角色,都稱得上主角,更襯托出角色的悲劇命運。
《第二十條》拍攝片場
搞笑+大情懷=張藝謀式爆款。
這也是爲什麼,一幫影帝影后來演,卻還都心甘情願做配角。
2、張藝謀式的現實主義喜劇
做好一部合格的商業片之下,張藝謀還放出了不少“私貨”。
誰說國產電影只允許歌頌,不允許揭露?刀哥看完後印象最深的幾句臺詞:
論臺詞、論尺度,都可以說是春節檔電影之最,這部影片,並沒有迴避社會現實中的陰暗面,用一個個小人物的故事,直指社會不公、權力濫用等問題。
張藝謀說,陝西是一個色彩濃重的地方,所以他的早期作品也特別注重色彩,這就是土地帶給人的影響。
但在這個片子裡,卻完全褪去了所有顏色,甚至連濾鏡都不讓加。“把手段收起來了,和那種張揚的、濃郁的完全相反。”
張譯在《第二十條》中的演出畫面
褪去了濾鏡,不代表電影寡淡,相反,小人物更真實的一面,暴露出的是社會的大問題,回答的也正是觀衆們最關心的問題,“爲什麼好人總沒好報,爲什麼見義勇爲不被提倡?”
電影最後堅信正義和公平,最終會戰勝不公。在一部合格的喜劇片之下,不止於諷刺或批判,還能讓觀衆感受到力量感,這纔是張藝謀最“毒辣”的地方。
永遠被質疑“江郎才盡”,
爲何還能稱霸春節檔?
拍《第二十條》之前,張藝謀身上也揹着不少“黑料”。
雖然《滿江紅》是去年春節檔冠軍,但口碑卻有極大爭議,大衆沒少用“一鏡到底”梗來嘲諷。
國慶檔的《堅如磐石》,超過10億的票房雖然不低,但也被不少人詬病劇情太過晦澀。
《堅如磐石》宣傳照
沒想到這次,《第二十條》讓他翻盤了。
和以往單純拍喜劇、或者拍現實題材不一樣,這一次,張藝謀給人的感覺只有一個詞:
痛快。
《第二十條》拍得痛快嗎?
毫無疑問,無論是影帝影后們的表演,還是密集的劇情反轉,人們總會在某一時刻感覺到“痛快”。
首先,劇情的反轉及結尾很痛快。
在人們心中,“現實主義題材”和“喜劇”往往是對立的。
但以悲劇加劇沉重,不如用喜劇分解沉重。
就像影片裡,很多該嚴肅的口吻和鏡頭討論沉重話題,張藝謀都換成了用詼諧和幽默的臺詞,消解了觀衆很多負面情緒,所以“前一秒哭,後一秒笑”。
雷佳音在《第二十條》的出演畫面
其次,各種不起眼的細節,也讓人覺得痛快。
電影中涉及到的案件,其實與我們現實生活息息相關,正當防衛、見義勇爲、扶危助困……各種社會議題,保證每個人看都有代入感。
羅翔曾講過一個“糞坑案”,在社交媒體上大火,其實,如何區分“互毆”和“正當防衛”,又怎樣防止“防衛過當”,一直是網友們最爲關心的議題。
這次,張藝謀用了一種最喜聞樂見的方式解釋,讓孩子看到了快樂,成人也摸透了法理人性。
《第二十條》中市民討公道畫面
張藝謀透露,《第二十條》此前做過觀衆測試,發現該片引發的笑聲是《滿江紅》的兩倍。
張藝謀式爽片,從來都不是靠單純堆料的尬笑,也不是討好觀衆的賣笑,就像他解釋自己爲什麼做喜劇:“真正的喜劇,都是從困境裡來的。”
喜劇根植於電影內容中,糅合在情節裡,既不影響電影的內核呈現,又能寓教於樂。
無論懸疑,還是現實主義,核心總有張藝謀的方法論在。
在嬉笑怒罵中,暴露出底層潛規則、公義和法治,同時用一個個普通生動的故事,幫助觀衆理清對人性、對社會模糊地帶的認知:
原來,公平正義這四個字,並不是假大空的概念。
就像賈玲的《熱辣滾燙》,觀衆說看完想立刻去報個拳擊班,有人說看完《第二十條》,也想去當個法學生。
好的電影,能做到這一點就已然足夠。
結語:
“頻頻創新,怕不怕翻車?”
同樣是陝西老鄉的董宇輝,曾在《第二十條》上映前如此問張藝謀。
張藝謀聽完卻不在乎地笑了,“我也有翻車的時候,好幾部吧,網友應該比我熟。”
當時,還沒人能想到《第二十條》的口碑能如此逆襲。
好在,最後張藝謀賭贏了。
無論形式、風格怎麼變,永遠不變的,是大牌爲劇情讓位,內容以人民爲中心。
泥沙俱下的喧鬧中,從電影口碑就能看出:
接地氣,永遠是爆款公式。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